孩子的行為不當,只是在告訴我們“他需要歸屬”。
孩子之間的爭風吃醋是二胎家庭的日常。
昨天晚上有有姐就因為點視頻的事,哭鬧了一場。起因是倆孩子都想看我手機上的視頻,本來大家都正看的起勁。
可有有姐卻突然“晴轉暴雷”,發起脾氣來。大喊著為什么妹妹可以自己選擇一次視頻,而她沒有。
當時看到她這樣的突然發脾氣,我的第一反應是被激怒受到了挑戰,不想理他。我把妹妹直接帶走了,泡好奶按睡前程序走,準備安撫她睡覺。
有有姐一直在客廳大哭,大概哭鬧了幾分鐘。我走過去,看到她哭得滿臉通紅,手緊緊的抓著腳,僵直的坐著。
我試著安慰她,伸出手求抱抱。她還在繼續哭鬧,反復念叨著為什么妹妹比她多點一次視頻。
看到她這樣糾結,我覺察到自己有點心煩。我的選擇是現在離開一會兒,然后又繼續去安撫妹妹睡覺。
等了好一會兒,她仍然在哭。“媽媽給你講句悄悄話”然后抱起她,帶到我的房間。
“姐姐,你是不是因為媽媽給妹妹點了視頻,沒讓你點而生氣了,覺得媽媽愛妹妹?”
“媽媽想對你說,媽媽是愛你的,愛你和妹妹是一樣的。”我親了一下她的小臉蛋。
這家伙安靜了一會,但還是糾結她比妹妹少點一次。
“姐姐,我需要你的抱抱”。我們倆抱了一下。這姑娘情緒平復了,還是堅持要自己點開視頻。我在想,她此刻應該是在尋求權力。
“那等你心情好了,媽媽帶你去自己點一下視頻好嗎?只能自己選擇一個視頻哦。”
最終這家伙在沙發上刷了好一會,選擇點開一個視頻看了十幾秒,就這樣這場權力斗爭就這樣結束了。
當孩子的錯誤目的是尋求權力,他的目的是想說“給我選擇”。當時她生氣是因為覺得“為什么妹妹可以自己點開視頻,而她看的視頻是媽媽給她點開的。”
當孩子表現出不當行為時,特別是和孩子發生權力之爭,家長很容易被激起憤怒。
可以先自己選擇撤出戰場,冷靜下來后再試試覺察孩子行為背后的信念。
想想我們養育目標,是贏了孩子還是贏得孩子?
想贏得孩子,我們可以用“積極的暫停”這個工具。當我們冷靜下來,自己示范退出爭斗,也是在教孩子如何緩沖情緒。等感覺好了,我們再一起解決問題。
什么是正面管教
1.正面管教是一種既不懲罰、也不嬌縱的養育孩子的方法。
2.正面管教的養育體系有系列工具,幫助家長建立和善而堅定、平等而尊重的態度,教會孩子學會合作,承擔責任和人生技能。
3.正面管教在三十年前由美國教育家簡?尼爾森和心理學家琳?洛特開發,應用于家庭教育。
4.正面管教以阿爾弗雷德?阿德勒和魯道夫?德雷克斯的個體心理學為理論基礎。個體心理學認為,每個人終其一生都在尋找價值感和歸屬感,正面管教以此為基礎,通過讓孩子找到價值感與歸屬感,進而激發他們的寶貴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