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圖片來源網絡,謝謝原圖作者)
01
有一天,在外拼搏多時的岳云鵬突然想家了。他尋思著:先不給娘說,等到家給老人家一個驚喜。
回到老家,熟悉的環境讓這個漂泊歸來的游子心頭涌現出一股莫名的欣喜。他推開大門,像小時候放學回到家一樣,四處張望,尋找媽媽的身影。
看到媽媽忙碌干活的背影,他開心地張口叫了聲:“娘,我回來了!”
“啥時候回來的?也不提前說一聲。”媽媽的臉上寫滿“驚訝”,語氣里似乎帶著一種責怪的味道。
“娘,兒子想給你一個驚喜哩?!痹涝迄i把心里那個先前自認為無限美好的“小驚喜”計劃講給媽媽聽。
他沒有想到的是,娘并沒有為這個“小驚喜”感到開心歡喜,而是搖搖頭,語重心長地對他說到:“不中,不中!你提前三天跟娘說要回家,娘就高興三天;你提前七天說,娘就高興七天。”
岳云鵬給大家講述這段小插曲時,眼睛里泛起了淚光。
屏幕前的我,一時間百感交集。那一刻,我在心里默默說,以后回老家一定提前說,讓家里人多開心幾天。
02
提起給老人留念想這個意義重大的話題,記憶的閘門頃刻間打開。
時光倒流十年。那時,我在鄭州一家業界排名前三的公司工作。為激勵大家的工作熱情,老板會定期邀請各界嘉賓來公司演講。
在公司工作的那兩年,聽了幾十場演講,至今,記憶深刻的還是要數某嘉賓在演講過程中講到的一段溫情故事。
他說,他給八十歲的老父親做過一個承諾:等他身體好了,帶他去云南游玩。
因為有了去云南游玩的“小目標”,老人的身體狀況明顯一天天好轉起來,精神矍鑠的樣子跟之前判若兩人。
家有一老,如有一寶。身為兒女,看到老人身體安康,那是一種莫大的幸福。嘉賓亦是如此,看到老父親身體硬朗、精氣神十足,他的講述中溢滿了歡喜之情。
十年過去了,不知道那位嘉賓后來是否踐行承諾,如約帶八十老父坐飛機趕赴云南一游。
以他的孝心和財力,去云南游玩并不是什么難事兒。我猜到的答案是“肯定”二字。
03
莫言在《晚熟的人》一書中寫過《火把與口哨》的故事。
城里姑娘顧雙紅,長得貌美如花。唯一美中不足的是,她的腿上有點小殘疾。
談婚論嫁的年紀,由于家里成分不好,顧雙紅下嫁給了挖煤工。結婚后,顧雙紅生下女兒清靈。一家三口過上了不疾不徐的小日子。
就在一切步入正軌后,顧雙紅的娘家出事了。父母遭到迫害,生無可戀之際點燃了自家的蠟燭店,雙雙懸梁自盡。
為了讓女兒免遭牽連,父母在遺言中編造了一個美麗的謊言:女兒是領養的。
失去雙親,且得知自己是領養的消息后,顧雙紅內心承受著巨大的痛苦。好在,有丈夫和女兒在身邊,她的悲情慢慢也就好轉了。
女兒五歲那年,她生下兒子清泉。一家三口升級為一家四口,有兒有女萬事足。
不料,兒子一歲半時,突如其來的噩運再次給了顧雙紅一次重創——丈夫遭遇瓦斯爆炸,不幸和20幾位工友一塊遇難,尸骨無存。
變成寡婦的顧雙紅,辛辛苦苦拉扯著一對幼小的兒女。日子過得雖苦,好歹守著兒女,總算是有盼頭的。
04
老天爺對顧雙紅最大的殘忍,就是一步步讓她喪失了活下去的盼頭。
那時候,村里有狼出沒。顧雙紅也是一時大意了,她把狼的事兒拋到了腦后,愣是把女兒和兒子留在家,獨自去公社糧站交糧食去了。
因事兒耽擱,她回家的時候已經很晚了?;呕艔垙堏s到家,顧雙紅發現兒子清泉不見了,據女兒清靈說,弟弟被狼叼走了,只怕是…
顧雙紅不相信,也不敢相信清靈說的話,她找遍了附近的林子和草叢,絲毫沒有找到兒子被狼叼走的痕跡。
清靈看媽媽不信任自己,小小年紀的她一時糊涂,做了傻事—喝了敵敵畏。她遺書中說,她沒有撒謊。女兒的死,讓顧雙紅痛不欲生,她尋死覓活,哭喊著:“你把娘活活地疼死了啊……娘也不活了啊?!?/p>
要不是被人拉著,顧雙紅或許那天已然隨著女兒去了。然而,真正壓垮顧雙紅的最后一根稻草是:她在狼窩里發現了兩只小鞋子和一些衣服的碎片。
她終于意識到,兒子被狼叼走的事實。殺死那一窩狼,報完仇后,顧雙紅不吃不喝,七天后也走了。
顧雙紅的一生,大寫的“悲哀”。日子苦點、累點、難點,都算不上什么大事兒,生命中真正的痛莫過于生無可戀。
05
楊絳在《走到人生邊上》說:"在這個物欲橫流的人世間,人生一世實在是夠苦的"。
人生海海,潮起潮落。心若快樂,世界無苦。
人生實苦,所以要跟甜的人在一起,那么苦痛將會減半。
人生實苦,所以要給人留點念想。有了念想,日子才有盼頭。
當然,凡事都有兩面性,有些念想是不能留的,比如感情方面。不愛一個人的時候,就不該給她或他留念想,說清楚才是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