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roovy 是基于 JVM 虛擬機的一種動態語言,它的語法和 Java 非常相似,由 Java 入門Groovy,基本上沒有任何障礙。Groovy 完全兼容 Java,又在此基礎上增加了很多動態類型和靈活的特性,比如支持閉包,支持 DSL,可以說它是一門非常靈活的動態腳本語言。
Groovy 的特性雖然不多,但也有一些,我們不可能在這里都講完,這也不是這本書的初衷,在這里我挑一些和Gradle有關的知識講,讓大家很快的入門 Groovy,并且能看懂這門腳本語言,知道在Gradle為什么這么寫。其次是每個 Gradle 的 build 腳本文件都是一個 Groovy 腳本文件,你可以在里面寫任何符合 Groovy 的代碼,比如定義類,生命函數,定義變量等等,而 Groovy 又完全兼容Java,這就意味著你可以在build腳本文件里寫任何的Java代碼,非常靈活方便。
字符串
字符串,每一門語言都會有對字符串的處理,Java相對要稍微復雜一些,限制比較多,相比而言,Groovy 非常方便,比如字符串的運算、求值、正則等等。
從現在開始我們算是正式的介紹 Groovy 了,在此之前我們先要知道,在 Groovy 中,分號不是必須的。相信很多用Java的朋友都習慣了,每一行的結束必須有分號,但是 Groovy 沒這個強制規定,所以你看到的Gradle腳本很多都沒有分號,其實這個是 Groovy 的特性,而不是 Gradle 的。沒有分號的時候,我們閱讀的時候每一行默認為有分號就好了。
在Groovy中,單引號和雙引號都可以定義一個字符串常量(Java里單引號定義一個字符),不同的是單引號標記的是純粹的字符串常量,而不是對字符串里的表達式做運算,但是雙引號可以。
- 單引號沒有運算的能力,它里面的所有都是常量字符串。
- 雙引號可以直接進行表達式計算的這個能力非常好用,我們可以用這種方式進行字符串鏈接運算,再也不用 Java 中繁瑣的 +號了。記住這個嵌套的規則,一個美元符號緊跟著一對花括號,花括號里放表達式,比如
${name}
,${1+1}
等等,只有一個變量的時候可以省略花括號,比如$name
。
task printStringVar << {
def str1 = "我是火車王"
println"$str1"
println"${str1}, 誰敢召喚我, 你想借個${str1}"
}
集合
集合,也是我們在Java中經常用到的,Groovy 完全兼容了Java的集合,并且進行了擴展,使得生命一個集合,迭代一個集合、查找集合的元素等等操作變得非常容易。常見的集合有 List、Set、Map 和 Queue,這里我們只介紹常用的 List 和 Map。
List
task list << {
def list = [1, 3, 5, 7, 9]
println list.getClass().name
println list[0]
println list[-1]//訪問最后一個元素
println list[-2]//訪問倒數第二個元素
println list[1..3]//訪問第2到第4個元素
// it 變量就是正在迭代的元素,這里有閉包的知識
list.each {
println it
}
}
Map
task map << {
def map = ['width': 1366, 'height': 768]
println map.getClass().name
// 以下下方式都能快速的取出指定key的值
println map.width
println map["height"]
map.each{
println "${it.key}: ${it.value}"
}
}
對于集合,Groovy 還提供了諸如 collect、find、findAll 等便捷的方法,有興趣的朋友可以找相關文檔。
方法
- 括號是可以省略的
- return是可以不寫的
task testMethod <<{
def i1 = 12
def i2 = 67
//括號, 分號都不要了
printSum i1, i2
def maxResult = getMax i1, i2
println maxResult
}
// 無 return
def printSum(int i1, int i2){
println i1+i2
}
// 有 return 值, 為最后一句為返回值
def getMax(int i1, int i2) {
def max = i1;
if (i2 > i1) {
max = i2;
}
"max is $max"
}
代碼塊是可以作為參數傳遞的
代碼塊--一段被花括號包圍的代碼,其實就是我們后面要將的閉包,Groovy是允許其作為參數傳遞的,但是結合這我們上面方法的特性,最后的基于閉包的方法調用就會非常優雅、易讀。以我們的集合的each方法為例,它接受的參數其實就是一個閉包。
JavaBean
task testJavaBean << {
Person p = new Person();
p.name = "砰砰博士"
println p.name
println "${p.name}"
println "${p.age}"
println "${p.brand}" //能這么用, 其實只是因為該對象里定義了相應的getter/setter方法而已
}
class Person {
String name;
private int age;
public String getBrand(){
'hearthstone'
}
}
閉包
閉包是Groovy的一個非常重要的特性,可以說他是DSL的基礎。閉包不是Groovy的首創,但是它支持這一重要特性,這就使用我們的代碼靈活、輕量、可復用,再也不用像Java一樣動不動就要搞一個類了,雖然Java后來有了匿名內部類,但是一樣冗余不靈活。
初識閉包
前面我們講過,閉包其實就是一段代碼塊,下面我們就一步步實現自己的閉包,了解閉包的it變量的由來。集合的 each 方法我們已經非常熟悉了,我們就以其為例,實現一個類似的閉包功能。
在上面的例子中我們定義了一個方法customEach,它只有一個參數,用于接收一個閉包(代碼塊),那么這個閉包如何執行呢?很簡單,跟一對括號就是執行了,會JavaScript的朋友是不是覺得很熟悉,把它當做一個方法調用,括號里的參數就是該閉包接收的參數,如果只有一個參數,那么就是我們的it變量了。
向閉包傳遞參數
當閉包有一個參數時,默認就是it;當有多個參數是,it就不能表示了,我們需要把參數一一列出。
task helloClosure << {
customEachMap{k,v ->
println "${k}: ${v}"
}
}
def customEachMap(closure){
def map1 = ['張三': 18, '李四': 20, '老五': 25]
map1.each{
closure it.key, it.value
}
}
閉包委托
Groovy閉包的強大之處在于它支持閉包方法的委托。Groovy的閉包有thisObject、owner、delegate三個屬性,當你在閉包內調用方法時,由他們來確定使用哪個對象來處理。默認情況下delegate和owner是相等的,但是delegate是可以被修改的,這個功能是非常強大的,Gradle中的很閉包的很多功能都是通過修改delegate實現的。
task testDelegate << {
new Delegate().test{
println thisObject.getClass().name
println owner.getClass().name
println delegate.getClass().name
method1()
it.method1()
}
}
def method1(){
println "Context this: ${this.getClass().name} in root, method1 in root"
}
class Delegate{
def method1(){
println "Context this: ${this.getClass().name} in Delegate, method1 in Delegate"
}
def test(Closure<Delegate> closure){
closure(this)
}
}
運行我們可以看到輸出:
閉包內方法的處理順序是thisObject>owner>delegate。
DSL
DSL(Domain Specific Language),領域特定語言,說白了就是專門關注某一領域專門語言,在于專,而不是全,所以才叫領域特定的,而不是像Java這種通用全面的語言。
Gradle 就是一門 DSL,他是基于 Groovy 的,專門解決自動化構建的DSL。自動化構建太復雜、太麻煩、太專業,我們理解不了,沒問題,專家們就開發了DSL--Gradle,我們作為開發者只要按照 Gradle DSL 定義的,書寫相應的 Gradle 腳本就可以達到我們自動化構建的目的,這也是DSL的初衷。
DSL 涉及的東西還有很多,這里我們簡單的提一下概念,讓大家有個了解,關于這方便更詳細的可以閱讀世界級軟件開發大師Martin Fowler的《領域特定語言》,這本書介紹的非常詳細。
參考
本文純屬自學歷程 + 一些記錄,絕大部分內容來自原書 Android Gradle權威指南。覺得對你有用,請支持原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