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夠導出結果的只有“行動”
本計劃書是參考《從行動開始》制作而成。
第一、行動開始階段,提供三個原則幫助順利啟動
1、當下原則:目標應當符合自己當下能力
具體的目標要和當下的能力結合,否則即便制定了一個大目標也啟動不了。
我的目標是提高寫作能力,看完一本書能寫出一篇條理清晰,別人也看得明白的文章。至于,文字優美,人人點贊暫時不奢求,不符合自己當下的能力。
2、自我原則:制定自己的目標
大多數人容易把別人的目標當做自己的目標在追求,這樣很容易失去動力,半途而廢。只有去為自己內心真正想要的目標努力,才能讓改變真正發生。
當我看完一本好書,覺得這書太棒了,想推薦給更多的人,卻不知道怎么表達。比這個更頭痛的是時間久了,我自己也忘記這本書寫的是什么內容,而寫出來是最好的辦法。寫作可以把自己得到的知識分享給他人,而這件事本身也能提高我對書里內容的理解。付出一份努力,收獲兩份成就,這買賣絕對劃算。
3、微小原則:把目標拆解為簡單易行的步驟
把一個大目標拆解成微小的步驟,容易操縱,成功率就會大幅提升。(這個方法和《微習慣》講的把習慣縮小,降低行動的阻力有異曲同工之妙)
我將寫作目標拆解為三步:①每天寫日記;②每周從《每天聽本書》選一本寫筆記;③每月自己看一本書,寫一篇讀書筆記。
第二、遇到挫折階段,使用一個工具避免放棄行動
在培養寫作能力的路上,少不了經歷挫折,如:每天的日記不知道寫什么;覺得自己寫的太差,自暴自棄……可能會因此喪失信心,放棄行動。
這時候可以利用書中介紹的工具“實況轉播”:把發生的行為像電視轉播一樣,只確認能夠看到的現象事實,不做解讀和描述。(這個方法跟《落差》里的區分“真煩惱”和“假煩惱”類似)
遇到挫折時,誠然的接受自己暫時寫不好這個事實,不對此做壞的解讀和感受,給自己帶來假煩惱。有一點要時刻提醒自己“不高估短期成長,不低估長期成長”。
第三、行動堅持階段,應用兩個技巧讓行動更有效
1、ABC法則
ABC法則:是指人是否堅持一個行為是受到A、B、C三方面的因素影響。A是這件事發生的前提,B是發生的行為,C是最后這個行為的結果。B是受到A和C的影響,也就是行為受到前提和結果的影響。
①通過改變前提A,來改變行為B。
影響我開始行動的主要是手機,手機一拿在手上哪還有心思寫作。所以,回到房間第一步把手機放一邊,第二步拿出筆記本開始寫,直到完成當天的任務。
②通過改變結果C,來改變行為B。
給自己設立獎勵,每天任務完成可以夸獎自己“哎呦,不錯哦”。完成大的任務,可以獎勵自己看電影,吃好吃的美食。
(類似《習慣的力量》習慣培養的過程:建立暗示(行為開始的扳機),產生行為,進行獎勵)
2、劣后順序
不管做任何事我們都習慣從優先順序開始,先完成緊急的事情,但想要更有效地行動應該選擇劣后順序,先決定放棄的事情。這樣可以減少因做不玩任務帶來的精神壓力,并能讓你將精力和注意力集中在必須完成的重要任務中,從而提高效率。
除了培養寫作能力,我還想看電視、玩手機,這些事情必須放棄。在寫作上,我希望自己能寫出優美的、被人贊美的文章,這些美好的期望也要暫時放棄。因為,這會讓我高估短期取得的成就,從而產生心理落差?,F在最重要的一件事是按照此計劃書開始行動,并堅持一年。
為了實現目標成為理想中的自己,你需要的不是堅強的意志,而是從小做起的行動——與君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