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回看一些網吧大神視頻和工地系列最后的老高視頻,莫名找到一種踏實感,前者是一種短暫的自由,后者是一種可靠的踏實。前者一直獨善其身,去年擰了一年螺絲終于配了自己的電腦,直接斷更了三個月,好好在家休息過年,非常灑脫。后者則是離開了工地,開始了新的打工生涯,當然,視頻的記錄者比他離開的還要早,分別之際,老高問他準備去哪里,他說,去深圳。老高說,深圳在哪里,他回答,在廣東那邊。老高說,廣東好啊。
他說廣東好,但是他也不知道哪里好,也許是認為我去的地方肯定好,也許只是希望我去的地方肯定好。
這條字幕我一直記得,是一種很樸素的祝福和關愛,有長輩的味道,也有真實的味道,這輩子你可能只在你的父母身上體會過,那種沉重的,一言不發的,但是能把你淚腺全部摧毀的。
今年是我北漂的第十年了,當我發現自己對別人毫無用處后,世界會變得非常安靜,每天一人沉默走回出租屋,路上會看到,這片城中村里,同樣住著很多的夫妻或是情侶,我從不理解到接受,到某天晚上看著這條讓我紅了眼眶的字幕,與此同時門外傳來年輕情侶的嬉鬧和對門夫妻的爭吵。
如果我們是一對戀人 我們之間的距離是否一個擁抱就能填滿呢 還是說誰也無法排遣這份寂寞呢 我并不是想要獨占你 只是希望能夠被你重視
我愛聽法老的《三十歲的無業游民》,偶爾刪除短信還會看到許多年前沒舍得刪的,聊天記錄越往上,你越愛我。
我在想,白月光對于人的殺傷力,大概就是,在你還沒明白你要成為什么人的時候,你的心里有一個房間,他可能什么都沒有,也可能擺滿了一些你很愛可是別人覺得很幼稚的東西。
而你,和她,兩個人就這樣彼此交換了鑰匙,你可以去她的房間,她也可以來你的。
你們對彼此的房間都表示了喜愛,沒有嫌棄,沒有冷淡,而是認真無比,小心翼翼生怕錯過每個細節。
有情飲水飽,你們人格可能都沒有健全,但是在戀愛這件事上,一開始絕對都是最拼盡全力的。
不過人總會長大,你的人格會慢慢成長。可能某種意識的覺醒,曾經的伴侶,就突然不適合自己的探索任務了。
比如有的人習慣了情侶的屬性后,想去體驗婚姻,體驗父母。而后者,擁有了更多的社會屬性,你需要經濟能力和住房能力。
可是,也許另一半在此刻并不能滿足你的進化要求了,他不能繼續扮演某些特殊的角色,來滿足你的期待。
于是,曾經相愛的兩個人,是時候分開了。
雖然哀傷是真的,但蘊含的成長也是真的,成長的意思是,對于我是誰這件事,又認識的更深刻了一些。
對于我而言,曾經的親密關系,讓我否定了兩個自己,一個是只看精神面貌和個人魅力的學生時代視角,另一個是無限付出的行為模式,所以,關于我是誰,我想要什么,總會一點一點清晰起來。
陪伴自己成長的很多up主也到了三十歲,每個人都面臨婚姻和生育的問題。對于成為父母,又何嘗不是一種對于自己角色的新的適配實驗呢。
有的人早早成家,會告訴后來的人,我忙了一天回到家看到孩子,突然覺得什么勞累都是值得的。
可是,如果沒有工作沒有可忙的呢,還會這樣嘛,有了孩子是不是意味著,父母之中必須有一個去工作去承擔一個對應的社會角色。
答案肯定是的,有婚姻需求和為人父母需求的人,肯定早就明白了自己的需求并且去努力,辛勤的工作和汗水,回家后的欣慰和喜悅,就是他們人生中要追求的。
怕的就是,你并沒有想好自己的需求,也并不知道自己到底是誰,而就邁步走入了下一段親密關系。
分別和離散是人生的主題,每個小家都會開枝散葉,擁有自己的人際版圖,大家總會慢慢變得陌生起來。
不過這些離開,會漸漸變得沒那么痛苦,因為你會越來越少去開啟親密關系,最近我的口頭禪,不婚不育,不卑不亢。
我覺得,自己內心的所謂人格房間,還是沒有建好,那些所謂的向往的生活,大多也伴隨著懶惰,退縮和迷茫,并不是自己真正想要去的終點。
可能大家都在迷茫,迷路的時候,還是一個人慢慢沉下心來找出口,而不是一葉障目,直接在迷宮里,安了家,連這輩子想去哪里都不知道。
愛情這個詞年紀越大越嗤之以鼻,其實內心深處還是堅信不疑,年少時終究是經歷過的,可以看成是上天的饋贈吧,生來皆苦,總會有甜。
所謂的好人的終點會不會是壞人呢,因為他會比壞人得到更大的刺激和快樂,我不知道,不過聽說了一家很有意思的寺廟叫做光孝寺,寺院不上香,用鮮花禮佛,我會覺得,突然很生動,很溫暖,所謂的好人壞人,在這里都只是送花的人。
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涼風冬有雪,若無閑事掛心頭,便是人間好時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