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梅花的梅花
圖:網絡(侵權刪)
前幾天,朋友給我發了一張圖片,上面寫的是,寫文章需要避的一些坑,有一點是:寫東西不要只用加法,同時也要用減法。
深表認同。
用太多的句子去修飾自己的文章,看上去確實是優美,卻也失去了文字直觀的意義:簡明扼要的傳達情感。
反觀我平時寫的東西,有這個毛病。回過頭去看一遍,總覺得是在自娛自樂,甚至有一些句子還有點文縐縐的。說實話,再看覺得冗長乏味,甚至我都覺得很少有人去看完。
一句話能說清的我為什么要用三句話?
大概我是陷入了”自我完美“,想要顯示自己是“會寫點東西”的人,然而事實是我不是。所以,在接下來的日子,我希望摒棄自我的“完美感”,重新賦予我想要寫點文字的意義。
01?關于一月的復盤。
先來聊聊一月的各種收獲。
目標①:2到3天更新一篇家居號,漲粉500+。
這個目標完美完成,一月更新了10篇筆記,其中一篇成為了爆款。同時接了6個合作通告,有置換的,也有稿費形式的。
目標②:看完3-4本囤積的書。
1月看完了寬寬的《36歲人生半熟》以及《培養孩子從畫畫開始》前兩個章節。按照目標要求,其實沒有完成。
這兩本書我推薦女性朋友,尤其是當了媽媽的女性朋友們看一看。如果你想把自己的人生過的更透徹一點,第一本不要錯過。如果你想讓自己的孩子通過繪畫去發現這個世界,同時走進孩子的涂鴉世界,可以去看后面那本。
目標③:副業兼職收入突破2000+。
順利完成。
目標④:堅持親子閱讀。
這應該不算是一個目標,而是每天都需要做的事情,但這一個月的目標是做到“有求必應”,每天只要她一有讀書的需求,我都會一一允諾,而不再是:你可以玩點其它的東西。
結果就是,這段時間,她可以玩著玩著,隨意就來一句書中的四字成語、坐馬桶時一邊看一邊拉、讀到宮西達也的經典繪本,聽著聽著就流淚了,共情力也變強了。
當然,后果就是,我的嗓子也因為每天的講講講而啞了將近一周。
02?重新認識認識我
昨晚,躺在在床上怎樣都難以入睡。不知不覺就回憶起了這幾年我的心歷路程。
2017年從懷格格開始,我就一個勁的搗鼓著自學繪畫,當初學習繪畫,僅僅只是想趁著那段空檔期,去完成小時候一直未完成的夢想。
這幾年,除了繪畫,我還做了很多事情,寫作、攝影、運營公眾號、家居博主……不管哪樣,只要我喜歡,我都會慢慢的去主動學習。
但是,有一句話說的好:樣樣會,不如一樣精啊。
好幾個人和我說,你畫那么好,怎么不去教畫畫?其實,我一直不覺得自己的畫已經到了可以出師的地步,甚至,我的繪畫技術還很欠缺經驗,我也一直不認為自己能做好這件事。
有些東西不得不承認。
但是,我也很感謝這幾年的自己,不管在做什么,都會傾注自己的80%的精力去學習。所以在不知不覺中,我也在不斷的獲得。
03?關于接下來的定位
和朋友一起苦笑,最近只要發公眾號,就會掉粉,可能有兩個原因:本身的魅力不夠,留不住他們,第二點:發布的內容和原來的內容很不垂直。
先給從繪畫關注我的人說一聲:抱歉。我的公眾號的定位不再是繪畫類的,而更多的是關于全職媽媽的個人成長、親子閱讀、副業變現、生活方式。
馬克思說:人是一切社會關系的總和。那么,將社會關系層層剝離之后,我們還可以是什么?柏拉圖稱:人是兩足直立的無毛動物。
后者就是前者的答案,這很現實。
然而更現實的是:一個人如果沒有從各種社會關系中得到該有的價值反饋,就會對自己失去信心,對這個社會無感。而這些就像個漩渦,容易把我們卷進去,日復一日。
這段時間我思考的最多的不是"我能賺多少錢",更多的是我未來的社會價值感在哪里體現?
我有手有腳,可以有工作,肯定不會餓死的。但是,如果沒有社會價值感,這個人是會“死”的,會被自己定義的無用殺死。
那么,說到重點,我該做些什么呢?我想要去努力生活,我想要去努力表達,去努力分享。與其說,一定要成為一個什么樣的人物,獲得什么樣的成就,得到多少多少的財富,不如讓自己做一個努力的人。
只有努力了才可能擁有,就算最終沒能實現夢想也不會有太多的遺憾。往往最美的不是成功的那一刻,而是那段努力的過程。
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