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越讀者》
的作者是郝明義,一個韓國出生、在臺灣工作的讀書人。現任大塊文化董事長與NetandBooks發行人。他曾經為臺灣讀者翻譯了《如何閱讀一本書》
。
《越讀者》
,是一本討論閱讀的書,提出了許多具有操作性的“如何閱讀”的建議。我們可能更將這本書偏向認為這是《如何閱讀一本書》
的讀書筆記。
【核心觀點】
閱讀地圖上的七道階梯
所謂的七道階梯,更多是指閱讀境界應該按照下面七步來走,這樣你讀書才能讀出味道,才能感受讀書帶來的美好。這仿佛也像”口令思維“,一把適合的鑰匙就能打開你需要的大門。所以作者說,”你有了懂得閱讀的神奇鑰匙,所有的資源為你所盡享;沒有那把鑰匙,你只會被無邊的知識與資訊壓迫得窒息,或是逃避。“
第一道 你關心、思考的,是如何讓自己更美好
第二道 你開始關心、思考如何讓自己與所愛的人,共同更美好
第三道 你開始學習欣賞一切抽象的美好
第四道 你開始學習欣賞社會制度之美好
第五道 你開始學習欣賞與自己相異之行為的美好
第六道 你開始學習體會多元知識激蕩之美好
第七道 你學習體會宇宙的智慧之美
閱讀的四種飲食
作者將日常飲食分為主食、美食、蔬果、甜食等四類,然后將書籍閱讀代入,分為四類飲食。這種分類挺到底的,也很新穎。
1.主食。主食主要是讓我們吃飽。所以,主食閱讀是為了解決我們生存需求的閱讀,幫助我們解決現實存在的各類問題的。
2.美食。美食主要補充蛋白質等高營養食物。美食閱讀是在幫助我們體會人類生命深處的共鳴,查找一些根本的方向,作者稱這為思想需求的閱讀。
3.蔬果。蔬菜水果主要是幫我們消化,吸收纖維質。蔬果閱讀是幫我們查證閱讀過程中不明確的內容,讓閱讀過程更暢順,所以又稱為工具需求的閱讀。
4.甜食。飯后蛋糕、糖果、零食等。甜食所追求的是口感,追求的是開心、悠閑。甜食閱讀也是根據休閑需求的閱讀而設定的。
以上四種飲食如何定義你所讀的書,由你自己決定。但是不能忘記兩件事:一是總要有主食、美食、蔬果、甜食的四種分類;二是飲食的重要,貴在均衡,因為不管你如何區分,此后總要維持均衡的吸收,這樣你才能保持良好的身體健康。
讀書的辦法
作者說,世界上沒有正確的讀書方法,只有合適的讀書方法。因為有些書需要“不求甚解”,有些書需要“觀其大略”,有些書需要“熟讀精思”。同一本書,也有“不求甚解”、“觀其大略”、“熟讀精思”的部分。更或者,同一本書讀第一次只能“觀其大略”,讀第二次“不求甚解”,讀第三次才能“熟讀精思”。
但是懂得合適的讀書方法,有幾個好處。
第一、就是知道對待什么樣的書,適合用什么樣的方法。
第二、可以很快地知道怎么判斷一本書是哪種飲食。
第三、買回家,或借回家的書,知道如何享用它的精髓。
如何檢驗讀懂一本書
讀懂一本書,就是讀者明白了作者跟他最想說的話是什么。有以下幾點需要注意的。
一、先知道作者到底說了些什么。但這不是要每一個字都知道,而是針對不同的書,以及同一本書里不同的段落,通過各種讀書法掌握作者到底說了些什么。
二、檢查你確實知道作者說了些什么,就要講得出幾件事情:
- 你體悟到什么啟發;
- 從這些啟發,你接下來要去追查的是什么;
- 講得出來什么地方看不明白;
- 講得出來不同意作者哪些地方,并可以指出他講得不足的有什么地方。
三、讀懂一本書,怎么才算讀懂,可能人言殊異。不同的人,又可能產生不同的體悟與懷疑,所以,不用理會別人的意見,最重要的,就是你,你自己能不能講得出這些事情。講得出來,才有可能跟別人(包括讀者與作者)印證,看看別人懂的又是什么。所以,讀懂就是讀明白。越明白的事情,越應該可以簡明扼要地說出來。
【讀書感悟】
書讀完了,自己在糾結著“越讀者”三個字,越讀到底是什么意思,當中包含了多少層意思。想了很久,大概也明白作者要表達的想法。
1.越讀,越學科邊界讀書。閱讀地圖上的七道階梯很簡明地講述讀書的先后順序,不僅僅是讀文學類的,還要讀理科類的,甚至是天文學也要嘗試了解,這樣你才能多角度思考問題,看待事物。
2.越讀,越食物邊界讀書。閱讀的四種飲食中總結得很到位,營養要均衡,所以各種飲食都要兼顧,不能只看主食或者美食,忽略了甜食。也不能整天埋頭在蔬菜水果當中而不愿意嘗試美食。閱讀不只是讀學科類,還可以讀層次類。
3.越讀,越媒介邊界讀書。以前讀書只能用紙質書,現在讀書還能用kindle,還可以用多看、豆瓣等在多平臺閱讀。之前曾經探討過這個問題,紙質書和電子書還是八二劃分比較好,而且電子書更多是用來刷新知用。
【寫在最后】
《越讀者》
展現了讀書美好的一面,作為食貨不能不為之心動。正如前所述,沒有所謂的正確的讀書辦法,就看你怎么選適合你自己的,適合書本閱讀的做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