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從小得到的教育是要為犯錯誤而羞愧。
其實我們都不完美。
我們需要達成的是,要有勇氣改變我們對“不完美”的信念。
這是最令人鼓舞的觀念之一,也是在我們的社會中最難達成的觀念之一。
世界上沒有完美的人,可是每個人都在這樣要求自己和別人——尤其是孩子。
? ——摘選自《正面管教》
02
我曾是個追求完美的人,完美一度是我的標簽,甚至在相當長一段時間里,我自認為完美是我的重要優(yōu)點之一。
想修出一張完美的圖,我會試遍所有的修圖軟件,也許還會把所有的濾鏡統統試一遍,花很長時間,只為得到一張不留遺憾的圖片。
就在上周,我又一次掉進了追求完美的行為模式里,上周第一次錄PD故事會音頻時,我試圖想要一段完美的語音,我錄了有十遍之多。還不太滿意,最后是因為手機快沒電了,才做罷。
追求完美是一種執(zhí)念,其行為背后信念是避免犯錯,這樣的信念是如何養(yǎng)成的呢?也許你和我一樣,小時候因為犯錯而遭到訓斥,因為犯錯,被父母或老師責罵沒腦子、太笨了、沒出息、木頭人、壞蛋。久而久之,小時候的我們真的認定自己就是笨,就是沒出息,從而形成心理學中所說的“幼兒決斷”;有些人擔心被責罵,避免因犯錯而產生羞愧,變成裹足不前,不敢嘗試,不敢冒風險;或是犯了錯,決定掩蓋起來,避免被抓到;還有些人是想盡辦法保持完美的狀態(tài),擔心不完美的樣子不被人接納、喜歡。
很多父母可能不知道,孩子的心很脆弱,也很敏感,所有的孩子都期待被無條件的愛和接納,當因為犯錯被責罵時,孩子會有很受傷的感覺,更有可能的是,這種受傷的感覺,一輩子揮之不散,發(fā)展成為他應對錯誤的固有行為模式。
破除完美的執(zhí)念從學習正面管教的理念——錯誤是學習的最好時機開始,沒有完美的父母,也沒有完美的孩子,誰都會犯錯。從自己的經歷中吸取經驗,當孩子給我們挑戰(zhàn)時,也把它看成絕好的學習機會。你會發(fā)現一切都變得不一樣了。
03
周三下午是妞妞的聲樂課時間,剛一下課,妞妞立馬以百米沖刺的狀態(tài)飛撞過去抱著老師,對,我用的詞是“撞”,并且如粘膠似的不松手,像沙袋一樣吊在老師身上。而老師正著急要去安排接下來的工作,我在一旁提醒了一聲仍不見她松手,我感覺到有些尷尬。我的“大腦蓋子”瞬間打開了,我?guī)缀跄芨杏X到我因怒氣而漲紅的臉有多熱。
離開教室后,我把妞妞拉到一邊,按奈住怒火,努力平靜地對她說:妞妞,剛才我看到你使勁撞到老師身上,并且媽媽提醒了你,你也依然沒有松手,這個問題媽媽說過很多次了,每當媽媽看到你這樣時,我都感到很煩惱,我不知道怎么說你才能聽明白。媽媽知道你是因為喜歡老師所以才這樣,但是你用力撞老師的時候,有可能會把老師嚇一跳,如果是我,我還會有不舒服的感覺。媽媽希望你下次不要再這樣子了,你能做到嗎?……
妞妞回答說:知道了。事實上,我在說這番話的時候,妞妞在時不時低頭玩手里的貼畫,我感覺到了她的心不在焉和軟對抗,我知道這個問題并沒有得到解決。
而當我一股腦兒把這通話說完后,我的覺察回來了,我是帶著責怪的語氣以及嚴厲的表情在表達。那一刻我被憤怒的情緒所包圍,已然沒有了愛。
04
按慣例,上完興趣課后是我們的冰淇淋時間,在等待服務員點餐的時候,我拉著她的手,看著她的眼睛對她說:
我:妞妞,媽媽剛才犯了個錯誤,剛才媽媽說話時太嚴厲了,而且是帶著情緒的,我應該心平氣和的和你說,我向你道歉,對不起。
妞妞看著我說:媽媽,沒關系。
我接著說:那有關這個問題你愿意討論一下嗎?看看有沒有什么好辦法來幫助我們,我猜你是因為特別喜歡趙老師,所以想和他抱抱對嗎?
妞妞答:是的。
我接著問:那我們想一想怎樣做才能既讓老師感覺很舒服又不會被嚇一跳呢?
妞妞:我可以輕輕的抱。
我:嗯,這是通過動作來表達的,那除了這個還有別的方式嗎?
妞妞想了想說:我覺得還可以說出來。
我:那要怎么說呢?
妞妞:說我愛你。
我:嗯,這是個好主意。
妞妞開心的說:下次試一試吧
我笑著點頭表示贊許。
當孩子犯錯后,以“同情、理解、鼓勵、幫助”作為回應,而不是說教、羞辱、埋怨、潑冷水,這才是“把錯誤當成是學習的好機會”!
我相信,孩子能通過我的行為,漸漸學會不怕錯誤,從錯誤中學習,勇敢面對問題的好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