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家長、寶貝們、早上好!
今天我們一起來回顧下趣味語文故事《露馬腳》。
文中提到的初唐四杰楊炯,其實膾炙人口的代表作很少,不過他寫了一首詩《從軍行》,后來成了千古名篇。在這首詩里,他發出了那一聲著名的大吼:我想當連長!
從軍行
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
牙璋辭鳳闕,鐵騎繞龍城。
雪暗凋旗畫,風多雜鼓聲。
寧為百夫長,勝作一書生。
“西京”是指都城長安。所謂“烽火照西京”就是說要打仗了。于是 詩人“心中自不平”,心潮澎湃,不能平靜。
什么叫“牙璋辭鳳闕”?牙璋是古代發兵時用的兵符,分成兩塊,朝 廷和主帥各拿一塊,兩塊合起來的時候很像是牙齒咬合。這首詩里的“牙璋”不但指兵符,它還指代了出去打仗的將軍。“鳳闕”則是指皇宮,意思是說威武的將士奉命離開,出發去作戰了。
“鐵騎繞龍城”,意思是強大的騎兵部隊圍繞著敵人的龍城。注意“龍城”是歷史上的古地名,不是唐朝的地名,在這里是指敵人的據點。
下兩句“雪暗凋旗畫,風多雜鼓聲”,是寫戰場上的場面:大雪紛飛,讓軍旗都黯淡了;狂風怒吼,其中夾雜著戰鼓聲聲。寫得如詩如畫, 身臨其境。
最后詩人說:“寧為百夫長,勝作一書生。”百夫長是什么?簡單理 解是你管一百個人,就是百夫長了,有點像是現在的連長。楊炯說,我寧愿到前線去當一個連長,沖鋒陷陣,也比蝸居在書房里當一個書生好啊!
楊炯其實沒有能夠去邊關打仗,但是他寫打仗,活靈活現,好像自己 到了戰場一樣。他寫大軍進攻敵人,沒有啰啰嗦嗦,說“千軍萬馬排成啥啥陣,整齊地向敵人發動了多少次進攻”,只用一句“鐵騎繞龍城”,就把千軍萬馬寫出來了。
他寫戰場,也是十個字,“雪暗凋旗畫,風多雜鼓聲”,就把戰場上的天寒地凍、激烈拼殺的場面寫出來了。所以好詩不在字數多。遺憾的是,楊炯那么渴望從軍建功立業,卻一輩子也沒有機會實現自己的志向。
后來楊炯來到了浙江盈川縣當了縣長。據說他在這個地方干得很不錯,老百姓都很喜歡他。可是他壽命不長,不久后就去世了,享年約四十歲。
好啦,今天的晨會就到這里了、寶們記得打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