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中,除了面對面、電話對話等這些時效性高的溝通外,還有一種通過一些即時聊天工具的文字對話。
今天來說說工作中的文字對話,在這種方式的對話中你的開場方式是什么?你喜歡的開場方式是什么?
在嗎?
然后,然后······,就沒有了下文
生活中收到這樣的開場白倒無關緊要,畢竟常聯系的都是關系要好,相互了解的朋友或同學;但換成工作中,收到這樣沒有下文的開場白,我挺頭疼的。不知道你碰到這種情況,會是什么感受?其實頭疼的不是這種表達方式有什么問題,而是開場白后的沉默。我把這種開場白稱之為---無效開場白。
如我自己,我的工作是inside sales,不太了解的可以理解為跟單,總公司下面有好幾個分公司,分屬不同地區。我在的上海分公司規模小,分工沒有那么細,每個人都承擔著諸多工作。我每天要和不同部門的人溝通協作(一些部門在其他地區的分公司),很顯然不可能總是電話溝通,這樣會影響辦公室其他同事工作;這下即時聊天工具就顯出了它的重要性。因為工作的需要,我每天要兼顧QQ、微信、Skype三個聊天軟件,這下問題就來了,在這些通過即時聊天工具的文字溝通中,總是有一些同事喜歡一開場就發“在嗎”的信息。
這是在問我今天有沒有來上班嗎?敢情每天打卡報到后,還得再逐次報告下。何況若有請假或者外出也會告知,正常情況下都會在辦公室(即使有特殊情況也是很少的)。更崩潰的是發了“在嗎”后就沒有了下文,一定要等到你回復說“在的”,對方才肯說正事。
很有意思的一次是QQ閃了,點開一看同事發的“在嗎”,回復“在的”,對方沒回音,過了十幾分鐘后又問我“在嗎”,我忙于其他事而延遲五分鐘看到,等我再次回復“在的”之后,結果對方又不在了,過了半個小時回復說“來了”,很遺憾我又不在位置而延時看到,這樣又過去了二十幾分鐘,兩個人都在了位置才說了正事,同事把正事說完后,又連發三個“急”!我當時真是哭笑不得,心想如果你很急的話,還能等得了一個多小時的時間,可真是慢性子啊!
這是什么游戲?不停地確認在不在,不說實質內容,真讓人抓狂;難不成你真是在監督我每天有沒有來上班!
本來幾分鐘就能解決的事情,耗了一個多小時,如果一開始就把正事發給我,我看到早就回復了,根本用不了一個多小時的時間!每天那么多事情,總不能坐在位置守著聊天軟件,等著你的信息;也總不能本末倒置,要我每天追著你問什么事吧!
像我這種性子急的人實在受不了這種節奏,就和同事說了以后找我,直接把要說的事發出來,我看到就會回復了。以后的工作中,這個同事還是會先發“在嗎”,不過后面加上了要說的正事,她喜歡有開場白那就隨她了,只要把正事告訴我就行,開場白只要忽略不看就可以了。
有急事的情況下,電話是最好的選擇,電話的時效性強、表達更為清晰,相同時間內能傳達的信息也更多,更有效的是能得到及時的回復。如果在一個辦公室就更方便,可以直接面對面溝通。
如果有電話而不打,說明你的事情真沒有那么急,是不是自己太焦慮了?要找自己的問題了。現在工作節奏快,生活壓力大,每個人或多或少都會有自己的焦慮,也還請不要增加別人的焦慮。
一開始碰到這情況,還饒有耐心的回復“在的”,后來發現若真是有著急的事,根本耐不住,聊天軟件找不到的早都打電話了,若電話還是沒有找到,也會通過其他和你在一個辦公室的同事找到你;所以后來收到沒有無效開場白都懶得回復,太浪費時間。
每天工作繁多,倘若每個人都發“在嗎”,而不說正事,那每天就不用做其他工作了,只剩回復“在的”。看到聊天軟件不停的閃,趕緊抽時間看,看到的凈是問“在嗎”,沒有實質內容,我想換成誰,都不會是欣喜的吧!
再者,你發“在嗎”,無非是想確認別人能不能看到你的信息,生怕被miss;如果對方真不在,即使你發的“在嗎”,對方同樣也看不到,不是嗎?既然如此,何不一開始就把正事說出來,況且不管對方在否,應該都影響不到你發信息。
職場是一個既講究團隊協作,也講究效率的場合。固然每個人的做事方式不一樣,有的人喜歡開門見山,有的人喜歡客套寒暄,這些都無可厚非,但是請不要在寒暄后保持沉默,讓別人去猜,有事說事,這樣多干脆,也方便大家。
我想沒有人喜歡在下班后本應該享受自己生活的時間里,還窩在格子間敲擊著鍵盤加班吧!不要讓你的低效率工作影響別人的進度(當然為了加班費或者就是喜歡加班的人就另當別論)。
如果你只是發了無效開場白,請不要埋怨別人為什么沒有立即回復,因為誰都沒有那么悠閑,請做出點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