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篇文章打算用黃金圈模型來展開。
所謂的黃金圈就是一種思維方式。
我們看問題從外向內可以分為三個層面——
最外層的是what層面,這是一些現象、事實,往往是事情的表象。
第二層是how層面,也就是采取一些方法和措施去實現我們想要做的事情。
最里層就是why層面,表現形式往往是事情的目的和理念,這才是問題的核心和本質。
黃金圈最基本的運用就是:每當你遇到一件事情,首先你要學會問“為什么”,也就是說,我們要搞明白為什么做一件事。
只有這樣,我們才能透過問題去看到本質,對一件事情有更深層次的理解。
可生活中,我們大部分人思考問題都不是從“why”出發,而是從“what”出發。
大學時候,我在一家公益培訓機構實習。這家機構為全國高校大學生提供免費的職場課程。我負責南方地區的課程執行,課程進行期間,要填寫關于課程的一系列信息,比如“負責老師”“校區”“設備情況”“預計人數”等等。剛開始的時候,我完全按照這些信息去聯系學校負責老師,然后將信息一一填上,從未想過為什么要填這些信息。
直到有一天,負責其他地區的一個伙伴因為質疑表格一些項目的合理性,并表達了自己的改進方案而獲得嘉獎時,我才發現,原來,做同樣的事情,也會有巨大的不同。
我們之所以有不同,歸根結底還是思維方式的不同,我只停留在了填表格這件事情的表面,而那位伙伴卻在想“為什么填表格?”“為什么要填這一項信息而不填那一項信息?”。
總之,思維方式的不同,會成就人與人之間的差別。
如果你想和別人不一樣,在眾多的競爭者中脫穎而出,一定要具備認知上的優勢,比別人更快更準確地抓住問題的本質,而透過現象看本質其實很簡單,就是從“為什么”入手。
另外,我們知道做一件事情的原因和目的,就會更加有動力去做這件事。
為什么要讀書?
在我看來,讀書是學習的一種方式,與讀書這種學習方式并列的還有講座、音頻、視頻、培訓等,但讀書無疑是性價比很高的一種方式啦。
所以,我讀書的目的也很簡單——學習成長。
李笑來在《財富自由之路》這本書曾提到,獲取別人經驗的方式有兩種,一種是觀察,另一種就是閱讀。通過閱讀大咖的書,我們能一窺他們偉大的思想和人生的積淀,為自己的成長提供借鑒與啟迪。
另外,閱讀可以豐富自己的知識。書本是有一定結構和體系的。往往是對一個問題多角度的思考,能幫助自己補足知識上的盲點,加深對一個問題的理解,從而使自己在生活中更好地行動與決策。
總之,讀書是一個六經注我的過程,接觸優秀的思想,升級自己的心智模式;接觸體系的知識,加深自己對問題的理解,指導自己的生活。
閱讀的最后,都會落腳在自己身上,而不是在別人的思想里揚鞭策馬后,思想狀態和行為方式依舊如故。
當然,我的閱讀充滿了實用性。
關于閱讀這件事,自然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在實用功利地閱讀之外,當然還有以審美、娛樂等為目的的閱讀選擇。
希望自己謹記,不要忽視那些部分。有時間也要看看小說、散文、亦或者詩歌。
那該怎么讀書呢?
首先,先來講幾個心法吧!
1、篩選一本好書是閱讀效果的保障,把時間浪費在高價值的書上。選書看作者。一定要看在某一領域有突出成就的大咖的書。而且,如果可能,最好看他出版的所有書。
2、 在閱讀速度和成果之間,選擇成果,沒有成果的閱讀不符合自己閱讀的初心。(限于實用類書籍閱讀,以審美體驗為目的的閱讀除外)
3、一次集中一本書。
萬維鋼提倡“強力研讀”的讀書方法,強力研讀更像是一種態度和心法,它追求閱讀的效率和深度,力圖在一本書中獲得最大的收獲。
在結合萬維鋼這種讀書方法和古典的“喜刷刷”的讀書方法后,決定將采取以下方式閱讀。
書讀兩遍,而且只讀兩遍。好書讀一遍不可能掌握書中精要。對于思想類、觀點類、工具方法類書最好也沒必要讀兩遍以上,浪費時間。
當然,凡事都有例外與局限性。
在看學術著作等艱深學問時,實在看不懂,便需要向人請教與反復閱讀啦。
第一遍是正常的通讀,先看序言和目錄,了解作者的邏輯脈絡和主要觀點。然后先從自己喜歡和感興趣的部分開始閱讀,了解書中內容。不必求快,也可以時不時停下來思考一番。
第二遍以勾連為主內容,以筆記為形式,形成自己的閱讀成果。
勾連主要指——
將閑散在書中的內容勾連在一起。
將書中內容和自己經驗勾連在一起。
將本書觀點與其他書中觀點勾連在一起。
最終,以多種主題的讀書筆記作為這一本書閱讀的結束。
第一遍閱讀完馬上開始第二遍閱讀,第一遍的印象深刻更利于第二遍的整理輸出。
幾種其他的輸出形式——
01、寫推薦語,在讀完一本書后,寫一段推薦語。
2、寫領讀。
領讀就是把一本書拆解7-10篇文章,一個章節一個章節做簡單的核心觀點介紹和難點解讀。這種方式在書單、十點讀書和悅讀等公眾號里面有類似的好書領讀專欄。
3、做導讀。
十幾萬字的書可以做成兩三萬字的導讀精華版。《得到》里面有這種專欄
4、針對書中談到的一個觀點,聯系自己的實際,寫出一篇文章來。
5、做關于所讀書的PPT介紹,模擬講課。(可以寫一份講課錄)
作者的主題就是講課的主題;作者有哪些觀點,這些觀點如何展開的,是否有事例論證,自己先找自己的生活經驗,實在感到陌生的東西可以不講。
6、《設計你的人生》中講學習的過程分解為“解構——觀點——重構”
解構就是對這本書進行拆解,知道它的所有細節構成:ABCD
觀點,就是用自己的經驗認知,認可吸收或者判斷替換了一些內容。比如,覺得B不對,就忽略掉,留下ACD
重構就是結合自己現有的知識,重建這本書的主題,比如從ACD+E,E是自己從別的地方學來的或者自己生活經驗總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