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幾年前一部反映網絡暴力的電影《搜索》一夜爆紅網絡,就如同現在的《戰狼》,贏得了收視和口碑雙高峰。
片中女主得知自己患上絕癥心情不好,在公交車上不愿意給老人讓座,從而引發了一系列的網絡暴力人肉事件。女主的生活完全被摧毀,只能以自殺的方式來終結所有。
一次小小的讓座,摧毀了一個人的一生。
徹底毀掉一個人何其容易啊。
故事悲涼的結局,讓人不寒而栗。
我害怕的不是網絡,我害怕的是千百年流傳下來的根深蒂固的道義準則被人利用。這種利用是無形的,是暴力的,是不容你掙扎抗拒的,甚至,它還是無心的。
我們一代一代都在強調尊老愛幼,于是越來越多的孩子把讓座這類事當成了生命里一定要去做的事情。也有越來越多的老人,把這類謙讓看成了他們應有的權利。
02
我至今都不喜歡坐公交,就像對著你展開某處地方的生活畫卷,在公交上你總是能看到很多生活中的丑陋。而其實,公交車上丑陋的嘴臉,也包括那些看似柔弱的群體——老人。一些老人拿著老年卡,為了趕早買到超市便宜的菜,提著大包小包去和朝九晚五的上班族搶座位。他們明明閑得有一整天的時間,卻為了一點小錢在高峰期拼命增加人流量。有很多老人更是倚老賣老,上了車直接叫年輕人讓位,年輕人若是不動,便口出穢語。
為了道義,那些加班熬夜的白領、學生在一天工作結束雙腳發麻的時候還要去給那些飽睡一天邊坐車邊嗑瓜子的老人們讓座。
現如今,讓座給老人,連一句‘謝謝’都很難聽到了。
前段時間,出去旅游。
一到旅游地,搶菜、插隊、占位的全是老人。就連導游也說他們最不喜歡帶老人團。
遇到老人插隊,一問:“老人家,這排著隊呢,你怎么還插隊呢?”那滿頭銀發的老人回頭狠瞪我們一眼:“你們年輕人著什么急?!多讓讓我們老年人有什么要緊?!”頓時無言以對。
最嚴重的一次,我們同行的一名女伴在和一群老人一起上車的過程中被一名老奶奶強行擠下車,以致重心不穩頭部重重地摔在地上,頓時昏迷了過去。我們去找那老人家,她拒不承認。老奶奶的同伴也都指責我們,說我們連老人也不放過。沒辦法,在公眾維護老人的基本觀念面前,只能啞巴吃黃連有苦說不出了。
我們有沒有想過,這樣的現象,對年輕一代來說意味著什么?
年輕人會以為幫助甚至容忍老人是他們必行的義務,就像讓座,哪怕自己真的很難受很疲憊,也要笑著去給一些并不怎么有善意的老人讓座。
03
助長此類現象的,還有我們的教育。
我不止一次在阿姨任職的小學里看到孩子們在哭泣,理由僅僅是來學校的公交上沒有給老人讓座。而老師在一旁安慰勸解:“不哭了不哭了,下次,下次一定要給老人讓座啊!”
我們一味地教育孩子要尊老愛幼、要善良,而忽視了告訴孩子如何去適當地保護自己,也忽視了告訴孩子如何去辨別真正需要幫助的老人和無賴的壞人的區別。
無數的壞人,潛藏在老人的行列里,利用孩子們的善良,倚老賣老,甚至給孩子帶來永久的傷害。
小小年紀的孩子,因為沒有讓座而如此苛求自己,那他的未來,又怎么能夠在失敗和挫折中去寬恕自己?我們的教育,也不應該僅僅是告訴孩子要去讓座,更應該讓孩子明白——不讓座,并不說明你是一個壞孩子。你應該學會去尊敬老人,去給予力所能及的幫助,但如果這個老人并不友善,或是不斷地向你索要什么,你大可以選擇拒絕,而讓他去選擇向別人求助。
想起一個有教育意義的小故事,也是前一陣子變成了現實的事——有一個人每天給路邊的流浪狗喂一點肉和剩飯,狗每天都對那個人搖尾巴,忽而有一次那個人什么都沒帶從狗身邊經過,那狗就將他咬死了。
如同我們的尊老教育,仿佛所有老人都是善良懂得感恩的。而現實是,現今老人的素質水平著實不容樂觀,他們是特殊年代下成長起來的教育和理念缺乏的一代人,他們還不能夠快速地適應這個多元化的世界。我們不能讓孩子、讓年輕一代永遠生活在象牙塔里,我們要讓他們認識到世界的殘酷,要讓他知道——你也許傾盡所有去幫助但是得不到絲毫感激:表面再善良的老人也有可能一肚子壞水;你以為萬無一失的幫助也有可能會讓自己陷于危險。
“女孩被鄰居六旬老漢侵害長達三年,母親卻毫不知情”、“七旬老人侵犯親戚家的女孩長達五年”......這些新聞時刻在提醒著我們,世界到底有多丑惡,對于出現在孩子身邊的任何一個人,哪怕是個和藹可親的老人,都要有一顆防范之心。
04
我父母的教育在這方面是很成功的。他們從小就教育我,除了和父母之外的任何人打交道,你都要留個心眼。防人之心不可無啊。小時候一個人在家,他們不允許我私自開門。哪怕是親人。有次我很熟識的伯伯來我們家串門,可我爸媽都不在,我又不敢開門,就只好隔空喊話,說我爸媽不讓我給任何一個人開門,要他在我爸媽回家后再來。我伯伯哭笑不得,只好先回去。但他事后一直表揚我,說我父母的教育很到位。
后來我爸媽說——犯罪分成預謀和激情。熟人只能排除預謀犯罪,卻無法排除激情犯罪。比如:犯罪人喝酒過多,臨時產生了幻想或者其他的欲望。到現在我都很感謝我的父母對我的自我保護意識教育,以至于現在的我能獨當一面,走遍萬水千山也能讓家里人放心。
說實在的,‘讓不讓’、‘扶不扶’、‘講不講理’等這些關于老人的熱點問題依舊具有很大的爭議,甚至于到現在都還沒有一個說法能覆蓋所有以達到最完美的效果。
我寫這篇文章,不是要大家不尊老、獨善其身。而是想給大家再多一個提醒,尤其是那些為人父母的。在告訴小孩尊老的時候,多花一點時間,再告訴孩子幾個關于老人的反面事例;再告訴孩子要在保護自己的前提下尊老;最后再告訴孩子壞人變老了,而且越來越多的壞人變老了。
生活本就分陰陽兩面,想要在生活里游刃有余,最好的辦法就是——時刻帶著一顆防范之心,在這顆心上來談對老人、對世界的愛心和善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