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首語:
俗話說:“家中一老如有一寶”人在做,天在看,多做善事,因果輪回善待老人總有好報。
每個人都是一個獨立的個體,如果父母年齡大的話就倚老賣老,勢必會讓自己的兒女討厭。
俗話說:“母慈子孝!不慈祥的父母有很多,強勢的父母畢竟會遭到兒女的嫌棄。但是誰能不老?誰人沒有年輕過?所以后輩要寬容。
無論老人是否話多,還是老人插手干涉你的事情,你都應該選擇忍受,畢竟是老人生育了你,并且還養育了你,你長大了唯一要做的就是無條件的報答,甚至于應該要做到“愚忠愚孝”,讓老人幸福的安度過晚年。
社區78歲的李大姐故事
李志芳養了一對兒女,她們孝心還可以,如今他們都安家了,小日子還算好。這不大孫子已經結婚了,快過中午了兒媳婦還在給孫子洗澡,飯卻來不及燒 。而婆婆待在房間使勁埋怨兒媳婦早就過了飯點。
原來婆婆娘去年買菜時跌了一跤??赡芩\氣太差,偏偏這一摔卻把自己摔成了殘疾,需要人伺候,照顧她的生活。
原本還平靜的家庭,卻因為她的殘疾。造成家庭不再平靜。常常會為一點小事整個家庭搞得烏煙瘴氣,以前溫馨和睦的氣氛不再有。
帶孫子燒飯還要伺候婆婆,每日忙碌難免會有照顧不周。而婆婆娘自始至終都不理解兒媳婦的苦衷。只要有人來她家里,她都會拉住他們的手、傷心訴說兒媳婦對她不友好,兒媳婦沒盡到責任和孝心。
有一天:兄弟帶著禮物來看望她。把 拉到房間去哭訴:“使勁埋怨兒媳婦,有兩樣心,嫌棄她,稱自己不想活了”脾氣還很大。
婆婆娘的一番行為,兒媳婦覺得受到很大委屈,自從婆婆殘疾后,照顧她照顧家庭,還有兩歲的孫子,整整照顧4年,應該理解當兒媳婦的難免會有照顧不到或者不周全的地方,只顧自己的感受,沒考慮過兒媳婦的感受,所以婆媳之間的關系搞得一團糟,隨著時間增長婆媳關系惡化了。
兒媳婦實在忍受不了婆婆養的所作所為,出門打工,也不愿意待在家里照顧伺候婆婆,受她的氣。
40公里以外的 女兒趕緊把她接到家里,照顧她的生活,想不到她在女兒家里沒有呆上100天,女兒也實在受不了,把她送回娘家,兩兄妹經過商量,決定把她送到社區最好的敬老院去養老。費用問題雙方各出一半。
李大媽年輕時候性格比較強勢,脾氣暴躁。人人都說:年輕脾氣再不好到老都會變好。可李大媽年齡越大脾氣反而越暴躁。動不動就發脾氣,一丁點小事蹬鼻子上臉。心情不好時,見誰罵誰。就連兩歲孫子到她旁邊。滿臉嫌棄姿態,而且還會把孫子推到門外,任由孫子哭泣。孩子免會埋怨母親,而母親卻指著孩子對她不好,沒有孝心。大家不難看出來兒,兒女這樣對待老人行為也是跟李大媽平時做事不夠豁達。
兄妹決定把李大媽送去敬老院。附近小區,親朋好友有不同看法:熟悉了解的人會支持他們的行為,不明就里的人往往會指責他們不孝:“母親年紀大了,殘疾了需要人照顧時,卻狠心送到敬老院。日后必遭報應”
人老為何要遭后人討厭。
為什么老了孩子不愿意和自己相處,說一句話都嫌多。甚至見到父母都煩,不愿意和他們住在一起。其中原因之多,往往是老人有些行為做得不夠好或者不恰當所造成。
其一:在父母心中永遠是長不大孩子。
作為父母養育孩子是天性,兒女養盡孝是人性。孩子成人以后就應該放手,成熟面對社會 ,他們有獨立操作空間,如果老人每一件事情都要插手,什么事情都要管,甚至還強迫孩子依照他的意愿做事,試想一下,年輕孩子已經長大,具備應對任何事情。父母一味的嘮叨,一味的指責,一味的管教,久而久之孩子自然就會反感。
其二:對孩子太苛刻,要求太多。
作為父母應該知道孩子的能力,在孩子能力范圍之內提要求不過分??墒怯械母改傅搅送砟耆匀话凑兆约合敕ㄋ魅?,不考慮孩子的現實狀況,不論在精神物質上提出令人無法滿足的要求。年輕人往往要面對快餐式,快節奏地生活他們壓力山大,自己能力畢竟有限,無法承受父母苛刻要求和無理指責。換誰也會疏遠自己父母。
其三:總在孩子面前嘮叨。
當今快餐式工作,快節奏生活,回到家里還要面對父母的嘮叨啰嗦。自然就會反感老人的所作所為。
很多孩子最煩的人就是父母的嘮叨。啰嗦。許多家庭都存在這種共性,這些老人就是對孩子管教習慣了。老人孤獨寂寞,總會在某件事情上反復嘮叨,反復啰嗦,會讓孩子特別反感。老人在同一件事情上反復循環嘮叨啰嗦。孩子自然就不愿意和老人待在一起,甚至見到老人都特別煩躁不安。
老人應該怎么做,才讓孩子喜歡,不討厭
其一:給孩子獨立空間。培養他們做任何事情。
老人年紀大了,不管生活是否能夠自理,只要和孩子住在一起,就一定要記?。鹤龅讲徊迨趾⒆拥氖虑?,作為老人,孩子已經長大,成熟。他們應該有自己的獨立自由由空間。充分相信孩子做任何事情的能力。不插手孩子之間的任何事情。支持年輕人獨立面對。
有時間多關注自己,盡力照顧好自己,不給孩子增加必要負擔,孩子自然就不會對你反感,還會得到孩子的更加尊敬贍養。
其二:學會理解,諒解孩子的苦衷
許多老人年紀越大就會像小孩一樣過度依靠孩子。甚至不體諒孩子。不考慮孩子能力范圍之內,過分苛刻提要求。超出孩子能力范圍之外,對于孩子來說無疑是負擔。在孩子能力不夠情況之下,表面上也是相安無事,孩子不滿情緒壓抑在心里。內心已經暗潮涌動。隨著時間增長也會爆發出來,作為有明智老人應該體諒孩子的苦衷,體諒孩子的不易掌握好分寸。
其三:父母和孩子在一起和睦溫馨氣氛。
父母與兒女之間的關系一直被歌頌之偉大的,但在現實社會當中,多少親情最后都被無情社會分崩離析。其中原因之復雜,都是雙方之間誤會或者做的功課不夠所造成的。希望每個家庭處理事情:“要相互協助,相互尊重,相互理解,相互體諒。作為孩子應該做到母慈子孝”。
寫在最后
在老人眼里你永遠是孩子,所以呢!不管他們說什么。你心里想著他們永遠是為了你好才說你,順著他們讓他們不生氣就行了,一個人最大的教養就是能原諒父母的不完美。
花無重開日,人無再少年。每個人都會老,要愛自己的爹媽.尊敬老人。因為每個人不會永遠年輕,父母一輩子不容易,不論窮富,都要孝當先。
大家有什么看法,歡迎在評論區留言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