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建筑全生命周期碳排放管理建設現狀
一、政策背景
“十三五”期間,我國建筑節能與綠色建筑發展取得重大進展。“十四五”時期是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的第一個五年,是落實 2030 年前碳達峰、2060 年前碳中和目標的關鍵時期,建筑節能與綠色建筑發展面臨更大挑戰,同時也迎來重要發展機遇。
2022年3月11日,住建部發布《“十四五”建筑節能與綠色建筑發展規劃》,明確到2025年,城鎮新建建筑全面建成綠色建筑,建筑能源利用效率穩步提升,建筑用能結構逐步優化,建筑能耗和碳排放增長趨勢得到有效控制,基本形成綠色、低碳、循環的建設發展方式,為城鄉建設領域2030年前碳達峰奠定堅實基礎,推動建筑碳排放盡早達峰,為實現我國碳達峰碳中和做出積極貢獻。
二、建筑碳達峰現狀目前我國建筑領域碳管理體系建設仍處于初級階段:
政府方面,缺少獲取全區建筑能耗、碳排放數據和碳足跡的技術手段,對建筑的綠色轉型升級無法提供精準、實質性的指導意見。缺乏全區建筑行業大數據驅動的統一監管平臺;缺乏主動應對能耗雙控、碳排放雙控、雙高治理、能源轉型在內的決策支持;尚未形成雙碳進程閉環數字化管控。
單一企業建筑方面,同樣缺少實時獲取建筑能耗和碳排放數據的技術手段,另外由于現階段減排措施和低碳轉型的做法會對建筑自身運營較大的經濟損失,從而缺乏低碳意識和參與主動性;對于建筑減碳應用工作,企業具有共性需求:一是用能指標與經營需求矛盾。二是企業對用能執行情況缺乏信息化監控手段。三是企業節能降耗缺乏技術指導和資金支持。
三、解決方案-公共建筑全生命周期碳排放管理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