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我在微信朋友圈無意間看到了一篇簡書文章,接下來的這幾天都利用晚上陪兒子的時間在簡書瀏覽,有時甚至兒子都睡了我還久久不愿關上電腦。夜深了,周圍的一切都陷入黑暗寂靜,自己卻毫無睡意。內心多年來一直沉寂,但卻從未徹底消失的一絲絲想法一點點地雀躍,像是離鄉多年的游子,終于找到了回鄉的路,卻又近鄉情更怯……
在了解了簡書一些簡單的規則后,看了幾位簽約作者寫的文章,也看了一些關于如何寫作的文章。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寫,多寫,最好是堅持天天寫,同時多研究別人怎樣寫。看起來似乎是簡單,多寫,天天寫。但是我知道,真正的實踐起來困難會很多也很大。
我喜歡把一個作者的文章從頭到尾做完整的瀏覽,時間跨度一兩年、三四年不等,這樣就等于對作者幾年的學習成長、心路歷程,至少是對他寫作經歷、所思所想有個動態的了解。在這個過程中,我像是認識了一個新朋友,雖然他還不知道我,但我卻通過他的文章感知了他的豐盈和不懈,帶給我滿滿的正能量。
這里面既有堅持日更的,也有不定時更的,既有進步快的,也有一步一步慢慢來的,但是只要是堅持下來的,都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他們的態度從開始的猶豫、懷疑變得自信、堅定,表達也從剛開始的生澀拘謹變得越來越熟練流暢,性格也變得越來越開朗、明亮和樂觀。
大多堅持好的人,無論最后進步大小、是否簽約、出書與否,最大的共同點就是喜歡,對文字的喜歡,對寫字的喜歡,這也正是驗證了興趣是最好的老師。
我沿著他們一路走來或曲折或順利的軌跡,感受著他們一次次的迷茫與困惑,感動于他們的動搖與堅持。但是,只要是堅持下來的,我更體會到了他們精神上的愉悅、思想上的成熟,自我認知的提升,生活工作的充實積極,感受到了他們的精氣神發生著翻天覆地的變化。他們從自己的文章中走出來,無論走的搖搖晃晃、一波三折,還是步履堅定、一路高歌,無不撲面而來、生動鮮活,使我迫不及待地想要了解他們、走近他們……
經過這幾天的了解、猶豫,我最終決定靠近他們、加入他們。我對自己也做了大概的分析:
首先,自己也喜歡寫些東西,也一直在斷斷續續寫著。在寫字中,自己能體會到內心的寧靜、喜悅和思考的深入、有序。幾天不寫的話,會有深深的內疚感和強烈的負罪感,好像日子都被浪費了,連一點痕跡也不曾留下,最起碼對生活中發生的許多事情少了深入的思考和整理。
其次,如果自己能在晚上固定時間看書、寫字的話,無疑是對兒子最好的陪伴,也能營造一個更好的學習環境。自己寫東西堅持好的前幾年,單位工作不太忙的時候,大部分都是利用工作時間寫的。回到家里一個是家務,一個是懶散,看看電視,玩玩手機,時間大都荒廢了。
這既有近兩年單位工作越來越頭緒多、考核標準越來越高的原因,也有兒子回到身邊來讀書后家務增多的借口,總感到休息不夠,精力不支,更有自己懶散、放松占很大的因素。
而越是這樣的工作上、生活上簡單的重復、忙碌,自己的內心就越是不踏實。雖然心里往往會有要寫點什么一吐為快的想法,想要理整一下自己的思想,靜心看看自己想要看的書,但總是不能做到讓自己滿意。
然后,也許是隨著年齡的增大吧,前所未有的焦慮感、危機感緊逼而來。好像近十年自己都沒有長進,只是單純的生活著、工作著,增長的只有自己的年齡和皺紋,并沒有智慧與能力。雖然自己的內心從未放棄過對自己的提高,比如想要把堅持了兩年多的瑜伽和肚皮舞更好地結合日常的生活、結合自己身心成長有所精進;想要系統地學習心理學知識,想要好好地練練書法,學學古琴,看書思考等等,但是都落實得不太好。
是該好好的整理一下自己的生活了,時間應該不是問題,必竟上班八小時如果合理安排,是能省出兩三個小時的,每天晚上九點到十二點,除去一個小時的家務,也可以有兩個小時,況且還有周末的時間。還是從看書寫字出發吧,做好這一步,其他的也應該不再是問題。
最后,在我的內心深處,一直有一個小小的心愿。雖知自己才疏學淺、看問題不深不透、文筆生澀,但還是希望能把親歷的許多事情記錄下來,不為別的什么,只為給自己一個交待。也許是自己的修為不夠,也許是自己頭腦簡單不成熟,好多年總是生活在一半海水一半火炎的體驗中。通過了長時間的療傷和治愈,我才厘清了它們,擺脫了痛苦,超脫了出來。我想要幫助那些和曾經的我一樣深陷其中的人們。
我知道,目前的自己并不能很好的分析挖掘提煉這些人、這些事,更加不能很好地把他們表述出來。但我不想最后帶著遺憾離開。
也許,這也是對我自己的救贖。所以,來簡書向大師們學習,好好的看書、寫字,提升自己。
我知道,這會是一個漫長的累積過程,并不會很順利,但我真的想試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