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由白話勞動法合伙人——韓佳編寫
▼
隨著個稅改革的最終落錘,不知道大家的朋友圈有沒有被爆屏,反正我的是如此的。茶余飯后的八卦主題還沒有從占座男、網約車及龍哥終結者上降溫,就直接進入自己的荷包這個切身相關的永久的話題了。于是,在這段時間里,無論是資方還是勞方,不管是處于何種用工形式下,大家對改革群情激昂,各抒己見,甚至一些勞動者和企業主的態度、看法居然難得的出現一致。今天我們不談專業,只脫離某種窠臼或者既定的角色來理性的看看改革到底給我們帶來什么?
▎本期探討話題
1、個稅改革的影響下,我們到手的錢是多了還是少了?
2、社保改革之后,我們到手的錢多了還是少了?
3、兩項改革之后,是否是 “企業多花錢,員工少拿錢”?
4、改革對企業有積極效應嗎?
5、改革對員工有積極效應嗎?
- I -
個稅改革的影響下,
我們到手的錢是多了還是少了?
2018年8月31日新《個人所得稅法》正式通過,由此,個稅起征點由原來的3500元調整為5000元;稅率不變的基礎上調整級距范圍;原有的工資納稅改為綜合所得納稅;計稅范圍除工資以外還囊括了勞務報酬、稿酬所得等;計稅方式統一化;除常規的社保、住房公積金外,子女教育、老人贍養等多項支出可予以抵稅,計稅科目更加細化,計稅方式更加具體,稅率調整也予以優化,稅費隨之有明顯降低。因此,單就目前個稅改革的內容來看,大家拿到手的錢自然是多了。
- II -
社保改革之后,我們到手的錢多了還是少了?
2019年1月1日起,社保由稅務部門統一進行征收,這一改革無論是對社保始終由人社部門征繳的省市,還是對已經試點由稅務機關代繳的地方,都是一記響雷。挑時間交(如,轉正后繳納)、挑險種交(如,僅繳納工傷)、挑基數交(如,社平繳費法、底限繳費法)、挑人交(如,城鎮戶口交、年輕人交、員工意愿交)等等套路將很難覓得操作空間。
并且,社保問題一旦構成拖欠,企業的直接責任人將面臨無法乘坐飛機、高鐵的失信責任風險。因此,面對國家社保“零容忍”的態度,勞資雙方對社保的應對措施最簡單粗暴的方式就是---嚴格依法繳納社會保險,這無疑會使我們所承擔的五險一金的費用有所增加,到手的錢自然也就少了。
- III -
兩項改革之后,
是否是 “企業多花錢,員工少拿錢”?
有的人說,個稅少了,但社保多了,個稅減少的部分更不及社保增加的數額,因此,兩項改革到底帶來了什么,套用某廣告詞便是“企業多花錢,員工少拿錢”。乍一看,這話有理,畢竟會遭受如此影響的人和企業都不在少數,但也不能說這便是客觀情況。
事實上,有很多企業在以前繳納社會保險和個稅的問題上就是嚴格依法操作的,對于這樣的企業來講,社保由誰來征繳、按什么基數繳納基本沒有變化,政策改革實際給員工帶來的是負擔的減少,企業繳納社保的程序簡化。但如果,之前就在繞政策的邊緣、踩政策的空子、尋監管的灰色地帶并抱有僥幸心理,那確實會讓勞資雙方都面臨成本增加,甚至雪上加霜,這無疑也會損失最終勞動者獲得的利益。
- IV -
改革對企業有積極效應嗎?
看到這里肯定會有人不認可上述觀點,認為這完全就是站著說話不腰疼才生出的理論,甚至認為這是在變相的層層盤剝,對此,大家不妨從另一角度來分析,例如,這些看似減少與看似增加的部分其實是緣何產生,是損失了哪些利益得來的?
之于企業,我曾和某國企的HRD對此有過交流,以往招聘時會因為“到手的錢”比民企低,從而使職位候選人心生猶豫,甚至對國企產生抵觸。但當社保合規后,無論是什么企業,可以同樣站在一條起跑線上,不僅解決招聘難的問題,也使得自身有了更為有利的市場競爭力。“合法的總是干不過違法的”這個理現在依然存在于我們的意識形態中,這只會帶來惡性循環,今天的改革其實沒有根本改變原來最基礎的要求,只是追究的力度沒那么強,沒那么徹底,市場化不代表沒有約束,所謂的自由也不意味著可以悖法而行。企業需要的是合法的減負,而不是通過“偷”、“套”這樣的恥辱文化來獲取利益。
當然,如果企業跳出勞動關系的框框,重新認識人力資源配置方式,重新設置用工機制、用工模式、分配及結算方式,并通過非全日制用工、外包、勞務用工、共享式用工、靈工等方式來實現綜合多元化配置,分散企業的常規負擔也是應對措施。但如果什么都不做,天天只是“打嘴仗”,改變不了改革的“零容忍”態度,也影響不了糾錯的進程。
- V -
改革對員工有積極效應嗎?
之于員工,在與勞動者探討的過程中,有很多對改革的不理解與抵觸主要來自于對未來社保發展趨勢與自身能否得到保障的不確定與不信任。我曾經歷過某國企的HRD在職時主動為幫助企業減負,以社平和最低檔為員工繳納社會保險。但當初的成就感并未在其退休時繼續保持,正因為退休時TA本人拿到手的待遇比其他單位正常繳費的人低很多,TA組織同僚與公司“斗爭”聲討由公司補償其社保待遇。
這起案例非常典型,不管你從哪一方角度來看都是教訓。按照法定的要求繳納社保是自打國家有這項制度時就有的底線,之前沒交那么多是因為一直在少繳和漏繳,最終損失的是勞動者將來的根本利益。
就算從目前經濟下行的局面分析,持續的社保漏洞和老齡化程度的提升,社保制度未來是否值得信任也和今天的執行息息相關。最近還聽聞一則尚未得到驗證的消息,幾百萬人民幣就可以遠赴某國注射一種藥物,該藥物可以延長壽命三十年,不明覺厲啊!但你要是把這消息跟咱們的社保政策聯系到一起,是不是也能幫助你理性理解這次改革。
以上洋洋灑灑的這么些嘮叨,也就是想從我理解的角度幫助大家去看待此次改革,不見得非得一味的排斥,正如“馬老”說的,事物都有其兩面性,需要我們有一雙慧眼去辯證的看待問題,改變不了什么的時候就別總是給自己添堵了。
權責聲明
本文不構成具體的、特定的法律意見,如有任何疑問或問題,請與助理小白(微信號:lawyer-byl)聯系或在本公眾號留言;本文僅代表作者觀點,未經授權嚴禁轉載。
如您覺得本公眾號實用,歡迎點擊右上角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