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多家長都會反應,我孩子都初、高中了,怎么就還不懂事,不會理解我們做家長的各種不容易,養出了一個白眼狼。這就是我們所說的孩子缺乏責任感。
之前有人采訪過一些青春期的孩子,你們爸媽說你們沒責任心,不懂事。你們有什么想說。
孩子就說,我爸媽從沒有讓我擔過什么責啊,我每次說要幫爸媽干點活,爸媽都會說,去去去,先把你自己學習先搞好,學習都學不好,還盡會管這樣閑事。
我們知道,一個人如果沒有責任感,他是沒有任何工作、學習的動力了。
當孩子在青春期時,其實很想在家長面前表現得是獨立的一個成年人的這個狀態,他們也希望能幫家里分擔一些事的,體現自己的參與感和價值感。
那么我們的父母應該怎樣做,才能培養出有責任感的孩子呢。
一、我們平時生活中遇到什么大事,小事,要不要跟咱們的孩子商量呢,比如,家里準備要換一輛新車,要不要跟孩子商量一下,可不可以聽取一下孩子的意見呢。
我們父母出差幾天,要不要跟孩子說一下,你的行程和這次出差是辦什么事呢。家長可能會說,這些事有必要跟孩子商量嗎?我想真的有必要,說不定有時候孩子的想法,真的比我們更好。還有主要原因是把他們作為家庭里平等的一員來對待,讓他們有存在感,他們感覺到被尊重的感覺。當我們尊重孩子的時候,孩子下次他有什么事情,也會第一時間跑過來跟你商量。
二、懂得給孩子分擔一些家務勞動,那有些家長會擔心,讓孩子做一些家務活,會跟學習時間上,相沖突嗎?答案應該是否定的。
適量的家務勞動反倒更能促進他在學習上的動力。為什么這么說呢,我們說生活處處是學習。
比如,在燒菜過程中,就會有很多常識跟他所學的課本知識能很好地結合起來。
比如,鹽就是化學中的NaCl。為什么菜刀越鋒利,能更好地切東西,就是物理中的壓強知識;
如果當熱鍋中的油被燒著時,應該馬上用鍋蓋蓋上滅火,而不能用水去澆滅,這在初中科學中詳細地解釋了這種現象。通過各種家務勞動,寫作文是不是也有了更多的素材呢。
所以在做家務中,可以說是課堂學習中的一個延伸,也就是我們說的實踐活動。
三、鼓勵他在班級里有個學習職務,比如說學習委員、科代表、體育委員、勞動委員都可以。這些都能培養出孩子的責任感,
能做到以上幾點,您的孩子就會越來越有責任感,同時,也會促進TA的學習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