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過早餐,李雪一家收拾好行李,回老家了。這一去,不知何時再相聚?內心不免有些悵惘。
房租快到期,我住在這兒的時日已不多。半年前搬來這兒的情景仍歷歷在目,如今即將離開,一切恍如隔世。
內心空落落的。
近幾日來,情緒有些低落、抑郁,如行尸走肉般活著,搞不清楚自己想怎樣,感覺一切都不如意。
想到孩子,打起精神該干嘛就干嘛,可我能明顯感覺到內心有一股揮之不去的傷感與無奈。
吃過午餐,推著曼語去給徐老師送水果。
內心有幾分膽怯,竟有些害怕走出自設的牢籠,不敢去與人接觸。
然而,我也害怕這么孤獨地待著。
去到老師家里,清凈、整潔的居所令我感到舒服。老師一個人坐在茶桌前剝核桃,聽著輕音樂……
突然很羨慕老師,那么悠然自得,而我被無盡的煩惱所縛,家庭、婚姻、孩子……千頭萬緒啊!
坐下來,和老師聊了很多,我的心情漸漸開朗,如撥云見日,籠罩心頭的那抹烏云一點點被驅散。
這兒的房租到期,選擇離開,去和先生住在一個條件很差的房子。雖然覺得不好,考慮到先生工資沒領到,又欠債,便不敢提出更多要求,只能將就了。
這樣的情形,讓我覺得很挫敗,想到日后“貧賤夫妻百事哀”的人生,覺得自己像被放逐了,有些自暴自棄的意思。
隨便吧,我能怎樣呢?我渴望的生活遙不可及,想都別想!
今天,老師跟我說,我就是不敢去要,宇宙有源源不斷的資源,準備好了給你,你敢不敢去要!
我看不到自己的價值,總是去和別人比較,就越來越匱乏,到最后,又退回自己覺得安全的洞穴里。
這樣故步自封,愛的能量阻塞,當然要貧困。
很慶幸自己今天走出了這一步,和老師聊天,感受到滿滿的愛,回到家,心里一直暖暖的,和女兒住在這棟三層的別墅,不再感覺空虛、失落。
為何我會創造困窘的實相?老師說我沒有脫離父母——從父母那兒繼承的觀念。
在我的印象里,父母總在為錢煩惱,為錢吵架,向親戚借錢,等待政府救濟。
我很討厭甚至恐懼這樣的生活,希望我有用不完的錢,不必為任何關于錢的事煩惱。
深入覺察,才發現根本不相信自己可以過富足的生活,那樣的生活離我太遙遠,是我所不熟悉的,怎么可能啊!
而這種困窘的情境卻很熟悉,習慣了。
今天,老師提醒我,我值得過富足,不虞匱乏的生活,我可以去要求我想要過的生活。
還提到一點,我在內心看不起先生,不相信他有能力承擔家庭的重擔。
而這是源自對父親的不信任和鄙視。
是的,在我的印象里,父親就是一個只會干苦力,不懂得籌謀的人,一輩子辛辛苦苦,勤勤懇懇,卻賺不到錢。
這樣的形象,難免投射在先生身上。所以當他工作有壓力,經濟有困難,內心不免對他失望,產生深深的恐懼,甚至覺得自己一生都不可能過富足的生活。
是啊,我不是我的父母,我的先生也不是我的父親,他有他自己的緣分。
無意間,我把自己童年的陰影無限擴大、延伸,創造了眼前的實相。
在和老師聊天期間,曼語要么在地上玩,要么抱著她吃奶睡覺。
曼語對什么都好奇,什么都要拿來玩。而我害怕她弄壞弄亂東西,不時地阻止她。
有一次,她要把一塊小石頭扔進水桶,我想那是干凈的桶,石頭扔進去會把它弄臟,就不停地阻止她。
老師見狀,說沒關系,讓她扔進去。
后來,老師提醒我,應以開放的心態,不要老是限制孩子,我們的情緒能量就是這樣被阻塞的。
還有,我很固執,堅持己見,沒有問問老師,可不可以把石頭扔進那個桶里。
由于自卑,我會限制孩子,不能在別人家隨意亂動。
此刻,我看到了那個去到別人家里,一動不敢動、怯怯蜷縮在角落的小艷萍。
我會走過去,抱抱她,告訴她:親愛的,我知道你害怕,沒關系,我在這里陪著你!你想一個人待在這兒,那就這樣吧,我依然愛這樣的你!
另外,我看到我從來不會為自己的需要提出要求,一開始是害怕,久而久之是不會了。
因此,當曼語想把石頭扔進水桶時,我理所當然地認為不可以,而極力阻止她,卻不會問一問主人可不可以那樣做。
兒時,向父母提過要求,一再被拒絕,甚至被教訓、數落,就不敢提了。
那時的我,把一切錯都攬在自己身上——是我不好,不配得。
趁此時機,回到當年的情境,去愛回那個受傷的小艷萍。
“親愛的艷萍,你的需要很美好,媽媽很愿意滿足你,因為你是爸媽的心肝寶貝。看到你快樂,我們也快樂!如果我們不能馬上達成你的心愿,那不代表你有問題,而是我們真的沒能力滿足你,我們很抱歉!”
很美好的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