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什么日子
起床:4:30
就寢:22:12
天氣:
心情:心情很好,每天都有好心情。今天心情有些亂了,我真的能放下一切顧慮投入到下一份工作嗎?兩邊干活是正確的做法嗎?能體面的說出來嗎?看周一談的情況再說吧!
時間統計法:
年度目標及關鍵點:
1.早起:4點30分前起床 最少265天; 10/265
2.跑步:慢跑最少1650公里; 53/1650
3.寫作:晨間日記最少320日; 47/320
4.每天閱讀35分鐘最少265天; 40/265
5.每天閱讀年報10分鐘最少200天; 24/200
每日反思對標:
1.晨間日記[x]
2.閱讀年報10分鐘[]
3.閱讀35分鐘[x]
今日三只青蛙
1.閱讀35分鐘;
2.寫作 晨夕日記D1423;
3.學習投資理財知識;
成功日記
1.閱讀1小時17分鐘;
2.寫作 晨夕日記D1422;
3.學習投資理財知識;
4.學習天南解讀巴菲特致股東信;
投資日記
今天閱讀了價投二讀書筆記一篇,應該是半篇,花了不少時間整Kindle的傳書,浪費了不少的時間,在現有情況下,能發多少書籍到Kindle上就發多少,如果不能就算了,畢竟有了更好的替代品,沒有必要在Kindle上死磕,時間也是成本,并且是非常大的成本。
包括在工作選擇上也是如此,盡快投入工作也是降低成本的一種表現。降本增效和提質增效同樣重要。
感恩日記
1.感謝愛人對我的支持和包容;把家庭照顧得很好;
2.感謝盛處對我的理解和支持;
3.感謝楊老師和唐朝老師的分享和指引,讓我持續走在正確的道路上。
開卷有益
#《跳著踢踏舞去上班》?#目標
【巴菲特有言:“如果我們駛上了紐約到芝加哥的主干道,就不會在阿爾圖納拐上鄉間小道。我們也對規律和邏輯保持著敬畏之心,不過,對超越我們每個人的能力的事,我們是絕不會干的。經營和投資對我來說沒什么差別,沒有必要為了不同尋常的結果去做不同尋常的事?!薄?/p>
這段話說明了巴菲特的理性,尊重規律和邏輯。我的目標是實現財務自由,努力的方向是財富的三架馬車,實現的途徑是投資優質公司并陪伴其成長。既然已經選好了優質公司,并且它的成長速度已經很可觀了,就沒有必要選擇別的股價上升更快的公司。大公司成長更快,賺錢更多,更可靠是規律和邏輯,我需要尊重。
我始終相信公司作為一個整體,賺錢能力遠超個人努力能產生的最好結果,畢竟公司作用了人數杠桿,資源杠桿,機器杠桿等多重杠桿,所承受的風險也大于個體,理應享受更高的收益才能匹配,不然就沒有人開公司了。
所以把自己有限的資源投入到公司當中獲得更高的收益才是符合規律和邏輯的事,特別是有長期良好業績的公司,過去的數據雖然并不能代表未來,但從過去的好學生選到未來好學生的概率遠超從伐木工人中選到哈里森福特的概率。
做自己能力圈范圍內,自己擅長的事。巴菲特的能力圈原則,一定要堅守。我在工作中也應該如此,什么是我能做的擅長的事,在這上面持續努力,深挖精研,成為這個領域的專家。
投資賺的錢和工作賺的錢其實沒什么區別,沒有誰比誰高貴。當我們的體力和精力通過工作能賺到更多錢的時候,我們就將大部分的時間和注意力投入到工作中去,提高工作賺錢的效率,把資源投入到收益率更高的資產上,永遠比較。
永遠比較不僅僅局限于兩個公司投資收益率的比較,還可以是投資資源分配的比較,把時間和注意力投入到收益率更高的事情上,可以是投資,可以是工作,可以是自我提升,也可以是家庭幸福,身體健康等等,都是各個方面的比較,也是楊老師倡導的人生綜合回報最大化。
#《跳著踢踏舞去上班》?#所有權
【投資家和企業家,巴菲特之所以能夠在兩種身份之間隨意轉換,關鍵就在于他看待“所有權”的方式是唯一的。
作為一名投資家,巴菲特建議并堅持,通過股市購買部分企業的價格應該低于其內在價值,即低于理智的買家愿意買進該企業所有股票的價格。
作為一名企業家,巴菲特最希望的是,能以不高于內在價值的價格買下整個生意?!?/p>
充分闡釋了什么叫買股票就是買企業的道理,這說明了巴菲特為什么總是說我是一個好的投資家是因為我是一個好的企業家,我是一個好的企業家是因為我是一個好的投資家,因為從本質上來說,巴菲特就是以低于內在價值的價格購買生意的人,至于是披著企業家或投資家的外皮,對巴菲特來說不重要,只要有低估的生意可買就行。
#《跳著踢踏舞去上班》?#好企業的標準
【巴菲特眼中的“好企業”要滿足幾個基本條件:具有較強的特許經營權;高于平均值的凈資產收益率;相對較小的資金投入;釋放現金流的能力。】
我選擇企業的時候也需要充分思考這些問題,看看所選企業是否符合這些基本條件。
老唐選擇的企業基本都符合這些條件,所以我們為什么會覺得投資簡單呢?是因為我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這些厲害人物無論從投資理念還是目標公司都已經在我們鋪好了路,我們需要做的就是閱讀,學習,思考,跟隨,慢慢就變富了。
踐行,練習閱讀財報的能力也很重要。我們現在做作業是為了在不能抄老唐作業的時候可以單獨完成作業。
#《從總賬到總監》
《從總賬到總監》
這本書太厲害了,一看就是一個多小時,要不是精力不濟,我還想繼續看下去。
這本書我覺得對吳峰的作用可能更大一些,畢竟她在外企工作,而且也是一個中級管理者,很多經驗可以直接用上,當然是除了會計之外的經驗。
其實很多知識我也可以使用,需要更多的練習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