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同時代的名人當中,曾國藩天資不高,甚至算是愚鈍,但他取得的成就最大,達到了立功、立德、立言這“三不朽”的境界,左宗棠、李鴻章都遠不如他。這是因為曾國藩身上有一種優秀的習慣——自省。
曾子說:“吾日三省吾身。”自省是一種重要的自我更新方式。通過自省,發現自身存在的問題,然后加以改進,人才能得以不斷進步。曾國藩一生中有三次關鍵的自省,使他得以脫胎換骨,實現人生的躍遷。
01
? ? ? ? 曾國藩連續六次考秀才失利,文章還被“懸牌批責”,即被考官判為文理不通并張榜示眾。這次經歷讓他大受刺激。于是他靜下心思考:自己的問題究竟出在哪里?他把自己歷年的考卷和那些模范試卷放在一起反復對比,發現自己的主要問題在于寫東西過于拘謹,過于重視局部打磨,缺乏大局的貫通和整體的氣勢。于是他勤下功夫練習,終于在第七次考試里中了舉人,后來又高中了進士,并在朝考中取得一等第三名的好成績。
02
? ? ? ? 高中進士之后,曾國藩去了翰林院任職。在那里,他認識了許多有學識有修養的大儒。他發現這些人身上都有一種學者的風范,是自己所缺少的。曾國藩多年以來為了考取功名,只讀四書五經這些應試的書籍,而其他的書少有涉獵,這造成了他的學識淺陋和眼光短淺。另外他還有不少毛病,例如傲慢自大,看不起別人,缺乏修養,脾氣暴躁,好色,生活不規律等等。
? ? ? ? ? 認識到自己身上這些毛病之后,他下決心要改變自己,以成為圣人為目標。所謂的圣人就是完美的人,不管是學識還是修養,都是世間第一,為了這樣的一個目標,他開始了漫長的修煉之路。
03
? ? ? ? 被奪取兵權,在家守孝三年,曾國藩蟄居家中讀老莊著作,“行有不得,反求諸己”,當他靜下心來自我反思,發現之前的自己剛愎自用,鋒芒畢露,說話太沖,辦事太直,當然容易引起他人的反感。
? ? ? ? 在胡林翼的舉薦下,皇帝派曾國藩帶兵去救援浙江。大喜過望的曾國藩不再提任何條件,立刻出山。此時的他變得和氣、謙虛、周到。對皇帝,不再那么直言不諱,而是學會了打太極拳。而且,他不再慎于保舉,而是大力保舉,將朝廷名器當作自己的私恩。就這樣,曾國藩完成了自己的“中年變法”。用他自己的話說:“自八年夏間再出視師,痛改前此客氣用事之弊,以一勤字自勖。”
那么,曾國藩是如何進行自省的呢?
很簡單,就是寫日記。
在大儒的指引下,他通過寫日記去反思自己的行為習慣,甚至只是一閃而過的念頭。他在日記中記述了和鄭小珊打架這個事情,雖然這件事兩個人都有錯,但是他想到圣人的教導,改過要從自身做起,而且應從速。于是他馬上去向對方道歉。鄭小山非常感動,于是兩人冰釋前嫌,把酒言歡。
曾國藩托紙店專印了一份日記用紙,開始寫《綿綿穆穆之室日記》。這段日記體例特別,每日日記分為八欄,分別為“讀書”“靜坐”“屬文”“作字”“辦公”“課子”“對客”“回信”,每日按格填寫。
曾國藩還會把自己寫的日記交給別人看,讓別人提意見。這有點像今天發朋友圈或者微博。通過記日記進行自省,曾國藩的氣質、習慣一天天地發生著變化。曾國藩的一生,就是不斷自省,不斷磨礪的一生。
曾國藩的三次自省,給我帶來一些觸動。雖然知道自省是一種很好的習慣,可以讓人不斷進步,可是,知易行難。我希望自己也能夠像他一樣,通過寫日記來反思自己在工作和生活上存在的問題,思考自己怎樣可以提高效率,怎樣可以做得更好。希望通過這樣的方式,我也能實現人生的躍遷。努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