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沒有了母校,心系何處
今天在微信朋友圈讀到一篇好文章,題目叫《你知道中師生嗎?他們是沒有母校的人》,禁不住唏噓不已。想一想三十多年前的中考前夕,自己也差一點成為沒有母校的孩子,因為陰差陽錯的當時所謂“截留生”政策(直接從初中選拔學生保送上高中)而后來得以進入大學殿堂。上周末有事回聊城大學,這也是畢業(yè)二十多年以后第一次在沒有醉酒的情形下在大學校園走了整整十公里!
聊大已非昔日所比。僅占地面積就由最初的400畝擴大到了3000畝。站在“聊大十二美景”(聊大十二美景分別是:西湖明眸、東湖流香、日影荷聲、宏門映日、虹橋臥波、文華錦繡、形神大觀、周觀天象、妙本標物、澤龍艮場、風華一山、鳳林凰歌)之一800米長的"虹橋臥波"桃李橋上,整個學校美景盡收眼底。寬廣的徒駭河靜靜地繞校園穿橋而過,并行的是川流不息飛駛而過的汽車。我不知道全國還有哪個大學在校園之中能夠容納著這么美麗的一條河流,但聊大做到了;我不知道還有多少校園在美麗程度上勝過聊大,但聊大以恢弘的氣勢讓我感覺出作為一名聊大學生書寫未來藍圖的勃勃雄心?!昂绮逝P波,水長山偉皆入畫;銀橋映日,桃紅李妍總關(guān)情?!绷拇笥械氖秋枌W之士,他們用華麗的詩篇寫出贊美與喜愛,文思匱乏的我肯定不在其列。
這么美麗的新校區(qū),我卻想起了朱自清老先生的一句名言,“熱鬧是他們的,我什么也沒有?!边@徒駭河我上學時是在校外的,我們要往東轉(zhuǎn)出好遠才能到達。河堤上有好多果園,好象我還坐在一棵老柳樹上照了張故作深沉陰郁的照片。對于東校區(qū),所有的記憶不過如此。欣喜于聊大靚麗的妝扮,可我的心仍然停留在老校區(qū)那400畝的故園。過了桃李橋右轉(zhuǎn),寬廣高檔大氣的新操場上,七千多名新生正在進行軍訓會操表演,氣勢震撼人心。往北走不了幾十米,就是原來的操場。這是我們當年鍛煉身體,早晨跑操打球的地方。現(xiàn)在已經(jīng)廢棄,長滿了荒草。當年的操場曾經(jīng)那么美,我還記起每到運動會時校園廣播里常播我寫的稿件,我也算是為系里爭過榮譽的銀。往北去,就是我原來上課的教學樓,一共三層,一樓化學系,二樓歷史系,三樓政治系。就是在這個看起來很簡陋的樓房里,我完成了自己的大學學業(yè)。樓前有石凳若干,還是原來的老樣子,一如靜寞地坐在那兒。在最西邊的石凳上,我有次晚上放了放量喝了一瓶啤酒后嘔吐不已,班主任張峰老師一邊給我捶背一邊為我惋惜不已,“就這點小酒量,將來可怎么混社會喲,白培養(yǎng)了你幾年?!蔽抑皇O铝祟^暈,所有的意識都被吐到了九霄云外。這話等畢業(yè)了才明白其中的含義?,F(xiàn)在姑且可以叫做“石凳教誨”吧,可惜了咱不是張子房,要不也會成就了一段佳話。
往西轉(zhuǎn)去,就是原辦公樓,在秋日陽光照耀下依然那么親切。記得系團總支書記劉淼老師給我們下達推銷學校印制的帶有辦公大樓照片的明信片任務時這樣說,“你們見過這么高的辦公大樓嗎?雄偉壯觀,家里人會因為你們在有這么高樓的美麗學校讀書而自豪不已!”我又仔細數(shù)了數(shù),這當時的“摩天大樓”總共才七層高!但那時對于我們這些大部分來自農(nóng)村的孩子來說,可比家里常爬的大樹高多了,都聽得是熱血沸騰,個頂個都超額完成了任務。
往南這片小樹林我是印象很深的。1994年就是在這兒我奪得了自己第一個象棋冠軍,為此前段時間還寫了篇文章《棋語人生》,被某大學公眾號轉(zhuǎn)走了。這么好的文章,我親愛的聊大也無動于衷。終于轉(zhuǎn)到宿舍區(qū)。印象里好象原來是有大門的,常常被我們這些貪玩的學生深夜爬來爬去,也從沒有反抗過。大學最早的兩大排宿舍樓依然在安靜地等待著回來的學子,當時我們?nèi)5?900名學生就在這兩排宿舍生活。近處觀望,這是全?,F(xiàn)在唯一沒有陽臺的宿舍樓,當年就是在二樓北面的洗衣池邊,我堅持沖了整整四年的涼水澡,無論春夏秋冬。男人嗎,對自己就要狠一點!
這是我22年前的所有記憶。聊師已經(jīng)成為一個歷史名詞,但我對她一直愛的刻骨銘心。
聊大的南大門不愧是中國大學第一門,從氣勢風度美觀和功能都無愧于這個稱號。只是我還是覺得茅盾先生題寫的原北門“聊城師范學院”這個校名達到了極高的藝術(shù)境界。每次來南大門,都要留個影,不管美丑也罷,貧賤也罷,成功失敗也罷,這都是一種感情,夢里也割舍不掉的對母校的真情。
大約近十年來,全國高校不約而同興起了遷校合校的熱潮,都說好了一窩蜂趕集似的由內(nèi)地向沿海大規(guī)模瘋狂搬遷。這些高校啊,一下子就拔出了百年文脈,然后再回頭拼命去尋歷史源淵,難道不是本末倒置么?這方群眾養(yǎng)你幾十年,你拍拍屁股就走人了,直奔沿海條件更好這個主題,"不留一絲云彩",于理于情何堪!在這浩浩蕩蕩的歷史大潮中,我感到欣慰的是,聊大還在,我的母校還在。雖然兒不嫌母丑,但我也不會因為她的日益美麗而去苦苦懷念她過去的樸素模樣。不是嗎?很多搬遷后自以為"驚人之筆"的新校區(qū),再怎么梳洗打扮,濃妝艷抹,也不會拴住老校友的一絲真情。可不是咋的,走著逛著,不小心分享了條在聊大的微信,馬上有老師約請吃飯,咱母校就是這么個親熱的味道。親愛的您們,我只有吃完后再續(xù)寫了。
黃其軍
? ? ? ? 作于2017年9月19日(古歷七月廿九)
? ? ? 文中部分照片來源于網(wǎng)絡,對作者的辛勤勞動表示衷心的感謝!
近期同類文章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