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記憶一般是從三歲左右開始的。為什么我們對嬰兒時代發生的事情沒有記憶?科學研究表明,因為那時候嬰兒不能說話或者還沒完全掌握語言,不能用語言描述自己看到的東西,以及自己的感覺。不能描述,說不出口是什么概念?就是你看到一坨東西,卻無法形容,叫不出來名字。中國古話:“三歲定80。”那么就意味著,我們不能說話、沒有記憶的這段黑暗的時間,左右這我們的性格、我們的一生。在這段時間里面,所有的記憶、感覺,都沉淀下來,變成潛意識,在日后影響著我們。我們的心底有這么一塊東西,黑乎乎的,就像一個黑匣子、一團迷霧,我們看不清它們、記不得發生了什么,但卻隱隱作痛。為此我們覺得恐懼,因為我們的天性害怕未知,害怕黑暗的東西。
說不出口的感覺很糟糕。那種被壓抑的感覺,就像你想大聲呼喊,卻被人捂住了嘴巴。壓抑不?想象一下,作為一個嬰兒,你要拉粑粑,想叫媽媽過來幫個忙,結果口中發出的卻只是“呀呀”的哭聲;你的胃里面有一口奶氣吐不出來,很難受,想媽媽幫忙排一下后背,結果口中發出的卻只是“呀呀”的哭聲。而如果換了一個不懂你的保姆而不是懂你的媽媽,她聽到你的哭聲,都把它理解為你要吃奶,不由分說的把一個塑料奶嘴塞到你的嘴里,你的嘴巴被堵住了,想死的心都有,郁悶不?
心理咨詢是這樣的一種工作方法,咨詢師是一個翻譯者,通過幫助求助者分析他的行為模式、他的夢,進入求助者的潛意識,內心黑乎乎的地方,并把那個地方照亮,使他未被表達的情緒用語言表達出來,說出口,讓情緒釋放出來,進而達到療愈的效果。這個過程,也被成為潛意識意識化的過程。
中國的文化恰恰相反。中國本地的教派是道教,它注重說不出口的。道教傾向于把意識潛意識化。“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道教提倡去感受一切,以及背后的道,而不是去命名它。命名就是貼標簽。看到一個蘋果,你就說它是一個蘋果,你就失去了去感受它的機會。因為你把它于所有你吃過的蘋果等同起來。你沒有能仔細的觀察它的顏色,看看它的形狀,咬一口去感受它獨特的味道,用鼻子去聞一下它的獨特的芳香,以及果肉在咀嚼時牙齒與果肉壓迫時爽口的感覺,這一切都是新的的體驗,因為每一個蘋果都是獨一無二的。這一切很容易被忽略掉,因為我們已經把它命名為蘋果,它就跟你之前的沒有不同,我們就會忽略掉那細微的差別。但正是因為這細微的差別,造就了這個蘋果的獨一無二,造就了我們的生命的獨一無二。就像蘋果一樣,我們的生命大抵相同,都要經歷悲歡離合、生老病死,但正是我們之間細微的差別,成就了生命的精彩。我們要去感受生命中的每一個細節,而不單單是命名或貼標簽,因為概念、標簽是一般性的、概括的,而感覺是具體的、當下的。去掉概念,注重感覺,是道家的精髓。
弗洛伊德的療愈方式是通過把潛意識意識化,換句話說,就是把自己那說不出口的感覺把它表達出來,心理咨詢三步驟:“發泄、整合、探索”的第一部分——發泄。就像你有話沒說出來、你有粑粑在肚子里,你對某個女神有欲望,這些憋著的東西一旦得到表達,不良的癥狀就能得到減輕和緩解。
在實際生活中,我們應該說出口,還是不說出口?換句話說,我們應該相信自己的理性,還是相信自己的直覺?我們應該根據什么來采取自己的行動?是自己的感覺?還是冷靜的思考?是自己的直覺,還是經驗?就像小馬過河,有時候我們想太多,又會阻礙我們開創性的工作,但是武斷的下決定,又會顯得魯莽。
在這里,我認為,人做出行為的依據,可以分為三個層次。
第一個層次:情緒。對工作高興就來,不高興就舍你而去。一被激怒就火冒三丈,要跟別人干架。這是完全被情緒控制的表現,它源自于潛意識,源自于當事人不能理解自己的潛意識,而且這個反應模式會不斷的重復。
在1994年的一次演說中,基辛格曾經這樣總結過讀書和看電視這兩種不同時代的信息獲取方式的區別: 我們正在從通過閱讀學習的年代轉向通過觀看學習。 當你的認知來源于文字的時候,你會逐步建立抽象概念,讓這些概念層層相扣。 當你的認知來源于圖像的時候,你的看法會建立在印象和情緒之上,而它們很難復現,所以你甚至沒法回頭檢查你究竟是被什么東西所影響的。這就是說的出口與說不出口的區別。這個時候,我們就要深入探討潛意識,去了解它,把他說出來,解開心結,釋放情緒。
然后我們來到第二個層次:知識和經驗。這是能說出口的意識部分,是思想的總結,屬于意識層面。但是知識和經驗具有滯后性,它只能做一個參考,現實永遠在變化,永遠是新的,依靠經驗往往會導致經驗主義的錯誤,導致紙上談兵,理論與現實脫鉤。
第三個層次:直覺與膽量。膽量是相信自己的直覺,并付諸行動。直覺無法說出來,也無法描述。直覺不是意識,它是摒棄一切意識的覺知,是佛學里面講的無的智慧,因為無,所以沒有比較級,沒有比它更高的了,所以也叫無上的智慧。無論是意識還是潛意識,它們都屬于意識。潛意識不過是意識早期留在記憶中的殘渣。我們不應該被自己的情緒所左右,更不應該被自己的意識所左右。真正引領我們去解決問題的是覺知。一切問題的答案就在問題本身,只有增強自己的覺知才能看清問題,才能在問題中找出答案,這就是我們真正解決問題的根本方法。
蘋果已逝前CEO喬布斯,通過跟隨自己的直覺,力排眾議,一次一次的推出獨立特行、改變世界的產品,把蘋果從一家瀕臨破產的企業打造成為世界排名第一的企業,創造了不可能的奇跡。他說:你的時間有限,所以不要為別人而活。不要被教條所限,不要活在別人的觀念里。不要讓別人的意見左右自己內心的聲音。最重要的是,勇敢地去追隨自己的心靈和直覺,只有自己的心靈和直覺才知道你自己的真實想法,其他一切都是次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