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鈺垚
“我所有的一切都歸功于我的母親,我一生中所有的成就都歸功于從她那兒得到的德、智、體的教育。”喬治.華盛頓說。
我們出生下來是一張白紙,后天的環境經歷給這張白紙涂上了很多很多東西,我們接觸的首先是父母,父母對孩子的影響是最重要的!
在成長的里程上,母親這個角色甚是重要,她的一切:她的形象,她的思想,她的行為……都是潛移默化的。
1.
林肯是美國的第16任總統,被稱為“偉大的解放者”。
林肯出生在一個農民的家庭。他有兩個母親。一個生母南希,一個繼母薩利。
對于讀書,父親托馬斯是反對的,而母親南希堅持把他和姐姐送入了一所學校。
林肯一歲的時候,生母南希帶他去公園玩。
那里有一個廣場,他想到哪兒去。要上廣場就必須爬上十幾個臺階的。
他自己爬到第三個臺階時,發現臺階很高。
于是他向慈祥的母親投于求助的眼光。
母親南希并沒有為此而去抱他上去,只是回應了鼓勵的微笑。
于是,林肯繼續自己吃力的爬上去,手腳并用,很累。
在他爬上去了的時候,母親南希才抱起他,親上一口,給予他贊揚與鼓勵。
林肯問:“母親,什么是解放?”
母親南希說:“解放,就是自由,就是一個屬于自己而不象奴隸一樣屬于別人。這是每個人應當有的權利,不管是什么膚色,這一點一定不要忘了。”
于是,母親南希教會了林肯獨立、自由、平等。
林肯9歲時,母親南希不幸病故。
后來,他的人生中有了第二個母親薩利。繼母薩利勤勞善良,并很了解林肯。
林肯很愛讀書,母親薩利總給他找來很多書,送他的生日禮物不是玩具而是書本。
14歲時,林肯說:“母親,人家說,阿澤爾.多西要辦一所學校。我真希望我能去。”
于是,在開明的母親薩利的支持與幫助下,他上了那所學校。
后來,長大的林肯開始獨立謀生,他當過農場雇工、石匠、船夫等。
他的生活倍受艱辛,從平民到總統,與林肯童年的家庭教育與生活是分不開的。
亞伯拉罕·林肯說:無論我現在怎么樣,還是希望以后會怎么樣,都應當歸功于我天使般的母親。
有人問,你指的是哪一個母親?
“兩個。”他肯定地回答。
2.
維克多·雨果,19世紀前期積極浪漫主義文學運動的領袖,被稱為“法蘭西的莎士比亞”,其代表作是:《巴黎圣母院》《悲慘世界》等長篇小說。
雨果幾乎經歷了19世紀法國的所有重大事變。
83歲時死于肺炎。他死后法國舉國志哀,超過兩百萬人參加了他的從凱旋門到先賢祠葬禮游行。
他被安葬在聚集法國名人紀念碑的“先賢祠”。
母親幫雨果打開文學的大門
雨果的母親很喜歡看書,常常帶著小雨果去圖書館。于是,雨果迷住了看書。
雨果的父親想讓兒子學法律,可是雨果對法律一點也不感興趣。
雨果夫人從不強迫他到法律學校上學。相反,她盡量滿足他的興趣,把各式各樣他感興趣的書借回家中。
雨果夫人說:“愛看就多看吧, 能看多少就看多少。 有一天,你會成為大作家的。”
于是,他開始嘗試寫詩。
13歲,他在學校的詩歌比賽中獲得了一等獎,參賽的詩歌是他翻譯的。
1 5歲,在一次法蘭西學士院舉行的詩歌競賽,他的作品獲得第九名。
學士院秘書在報告中寫道:“假如他的年紀果真只有這么大, 那么學士院應該給予鼓勵, 以獎掖青年詩人。”
從此,雨果的一些詩就開始在公共場合朗誦,報紙對這個神童也大感興趣。
有一年,著名的美文研究院組織征詩大賽。正當他全力為參賽創作新詩的時候,他的母親突然病倒了,而且幾天都處于昏迷狀態。雨果放不下他很愛、很感激的母親,一直守在病床邊,直到規定期限的最后一天,他還一個字都沒寫。
母親為他放棄機會而感到難受, 不斷地鼓勵他參賽。
于是,為了母親的期待,他守在床邊,一夜之間寫出了名叫 《亨利四世銅像修復頌》的詩歌。
結果,因為這首詩在語言和感情上顯示出杰出的駕馭能力, 他獲得了競賽的最高獎金 “百合花獎”。
從此,母親的堅定話語,一直激勵他更加勤奮地投入文學創作。
后來,在文壇留下了不朽的名字。
3.
沃爾頓是世界著名物理學家,諾貝爾獎的獲得者。他的成就的取得,得力于他母親的教誨。
在母親教誨下成長起來的科學家
沃爾頓的母親是一個出身貴族、富有修養的女性,為人慈祥可親,而且知識廣博。
她疼愛孩子,但從不嬌慣,在學習和品德上一向嚴格要求。
沃爾頓雖聰明,但學習成績并不好。她很重視這個問題,并且用心觀察沃爾頓的表現。終于發現了問題所在:他結交了一些不大愛學習的富家子弟。這些富家孩子,由于家庭生活條件優裕,只知道玩耍而不用心學習。為此,沃爾頓的母親讓他轉了兩所學校,直到第三所學校,管理有序,學習空氣濃厚。沃爾頓在這里,受到良好熏陶,再加上母親耐心教育引導,沃爾頓排除外界干擾,安心學習,沒有多久,學習成績上去了。
在沃爾頓專業選擇上,沃爾頓的母親也十分用心。
起初,沃爾頓想學社會科學。
她根據沃爾頓的身體條件和愛好,建議他學自然科學。
沃爾頓覺得母親想的比自己全面細致,于是決定學習自然科學。
后來,在母親的指導下,沃爾頓刻苦學習,考取了愛爾蘭都柏林大學。
后來,他以優異成績考入英國劍橋大學三育學院,成為著名的卡文迪許實驗室的研究員,并成為了著名教授盧琴夫的得力助手。
由于沃爾頓成功地用人工方法改變原子體系,開辟了用人工核反應釋放巨大原子能量的新途徑,為物理學奠定了基礎,于1951年獲得了諾貝爾物理學獎。
4.
在成長過程中,接觸最多、最為熟悉,就是母親。
母親給予了我們生命之外,她們各自的形象也影響著我們,從而對人生產生深遠影響。
母親對兒女的鼓勵、期望往往也能成為人生道路上奮勇向前的不息動力。
雖然在這里舉例都是名人的母親,但是這不等于平凡生活中的母親的影響作用微不足道。
其實即使是平凡的母親,比如說我自己的普普通通的母親,身上同樣有著很多美好的人格特征和精神品質,默默地助長我的成長。
有時候,再平凡的母親,她的愛也能傳說是一種神奇的力量推動著你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