贊贊指著要買他之前不愛吃的東西。我通常都會憤怨地指責:哦,你要買這個?你之前買過, 你并不愛吃它們,你忘記了?買了你都不吃,放在那里最后過期了。它們只是看起來很誘人, 其實它并不好吃,味道是粗粗的很酸。你為什么要買不吃的東西呢?就那么欠買嗎?明明不吃 的,不明白你有什么好買的!你確定想要它?孩子趕緊搖了搖頭,一臉的知錯和暗淡。
我感覺到做得太過份了。可是經濟條件太緊張,盡量滿足買他喜歡的,已經讓我快吃不消了, 總是心痛擔憂超花。實在不想再把錢花在他的任性念想上。而且,他為什么要買不喜歡的東西 呢?明明買過,他根本不喜歡吃啊!他不會分辨喜歡和不喜歡?他是為了買而買,購買欲太強 了吧……難道他也已經匱乏成這樣了?越想越困惑,氣憤。
孩子今天再去超市,看到荔枝,新奇地問我那是什么!我們買點兒吧?我被他發現新鮮東西的 新奇勁兒感染了,高興地告訴他是荔枝,好,我們買一些嘗嘗吧。
其實贊贊并不是第一次認識荔枝。去年買過幾次,他一個都不愿意吃完,就不要了。這個水果 時令短,隔了一年,他忘記了。
這次見他想再嘗試,我心頭竟然是高興!我看到的是真相:他欣喜發現新鮮事物,期待地要去 嘗試。而不是掉進了劇情:不喜歡的你也要買,你就是要坑我的。評判他的欲求:不喜歡的也 買,你是不是好惡不分。給他設限制:這個東西你不喜歡,它的味道不好。陷入未來焦慮:這 樣消費,這是要完蛋了。
這次我沒有。我只是被孩子感染到,單純地欣賞,發現期待之物那種歡喜。
隨后他又指著山竹要買。這可真的是他明顯不愛的水果,好些次想讓他吃,他嘗一下味道,馬 上不要,一點兒也不接受。這次他主動想買了。
我竟然又這么想:真好,他愿意再次嘗試。又多了一次喜歡這種水果的機會。
頓時我像恍然大悟。是啊,孩子愿意嘗試以前不喜歡的東西,這是多么好的事情。這是讓他消 除不喜歡,重新愛上某樣東西的機會。他人生中喜歡的事物越多,就越幸福,不是嗎?
有些東西以前是不喜歡,也可以再去嘗試,多接觸,給自己再去喜歡的機會啊!
我們大人不也經常有,以前不喜歡的東西,忽然有天就愛上了的經歷。為什么不給孩子這樣的 機會呢?
孩子的期待和欲求更應該呵護,這就是李雪說的生能量。讓孩子感覺到世界是正回饋的,是充 滿愛的回應,期待都可以實現的。童年被愛,一生都是被世界愛。在最初的生命階段,愛上的 東西越多,越幸運,這個世界的味道才真好啊。
以后面對孩子的欲望,不要滿是評判和打擊。
我們不能因為買不起,告訴他們這個東西不好,那個東西不值得喜歡。讓他們對世界的熱情越 來越少吧?
大人們承認事實,面對真相,是改變可能發生的第一步。
他想要,那就是想要,是發出一份充滿愛和信任的美好愿想。心里有愛,自然想給,想要孩子 如愿。手里沒錢,滿足不了,至少該誠實面對,不要為了合理化自己的無能,掐死他們的生能 量。那顆對世界好奇,滿懷美好期待的心,是多么的珍貴啊。
和被匱乏感控制的媽媽們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