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開心為你每天分享一本書的第221天。
今日共讀:《文明的口味》
圖片發自簡書App
一、烹飪的發明。
人類最開始的烹飪技巧,就是學會用火。可以說,學會用火在人類吃的歷史上是一個重大的里程碑。
掌握了火之后,人們就開始研究廚具了。考古發現,人類最先使用的廚具就是石頭。先把石頭加熱,然后在熱石頭上把食物烤熟,接著就發明了烹調坑洞,在地上挖一個洞,把加熱的石頭放進去,這就形成了最初的烤爐。
如果不小心挖到了地下水,給水里加入熱石頭,就成了另一種烹飪方式,那就是煮。既然烤和煮這兩種烹飪方式有了,更多的廚具也相應地出現了,大一些的貝殼能當鍋用,一些動物內臟也可以當容器。
二、食物的來源。
人類從采集和狩獵,逐步過渡到農業種植和畜牧。我們會錯以為由狩獵到畜牧的過程早完結了,可實際上,人類在20世紀的漁獲量超過以往世紀的總和,野生魚會逐漸滅絕,我們將吃到越來越多的養殖魚。所以,從狩獵到畜牧仍然是一個正在進行中的過程。接下來我們講了有六種禾本植物養育了我們的文明。除此之外,人類也離不開根莖和塊莖植物,特別是土豆。盡管土豆總是被視為低級食品,但它具有人體所需的一切營養素。
三、口味的形成。
第三,我們的口味由當地的主要食材和調味料形成,味蕾一次次嘗到這樣的味道,形成記憶,就會對其他味道產生排斥。飲食和語言一樣有文化屬性。戰爭與殖民的歷史促進了一些菜式的交融,讓我們的口味更加豐富多彩。
圖片發自簡書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