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隱性邏輯》這本書的推薦,有秋葉大叔和簡書頭牌簽約作者彭小六。
秋葉大叔做了序,序名是《多一點套路,多一點理性》,序的開頭是:
喜歡看我個人微信公眾號“秋葉大叔”的朋友常常這樣留言:大叔,我又被你套路了。沒辦法,我就是套路多,層出不窮,花樣百出。
現在“套路”似乎變成了一個壞詞,有一句流行語深入人心:少一點套路,多一點真誠。我對這句話深表懷疑,如果人和人之間不談理性,不講方法,沒有套路,簡單粗暴,那么你所謂的真誠到底是在掩飾你的無能,還是在掩蓋你的懶惰?
肯對人用心的人,才會認認真真去研究套路,那些總是想著付出很少,得到很多的人,才喜歡把真誠掛在嘴上,也就是掛在嘴上而已。
分享一個故事,我有一次想給“拆書幫”趙周老師分享一篇文章,我是這樣說的“趙老師,在?分享一篇文章,也許對你有啟發。”
彭小六的推薦語在封底,很簡單的一句話:
《隱性邏輯》列舉了21個生活中常見的思考場景,結合認知心理學和大腦神經科學幫我們分析了,為什么我們會這么想、那么做。和市面上同類書籍相比,這本書的亮點就是針對每一種思維陷阱,都提供了相對應解決方案,供我們參考使用。
這本書的作者卡爾?諾頓(Carl Naughton),是一名語言學家,教育心理學領域的講師,在科隆大學從事教學與研究工作10年有余。他還是Brain check公司創始人,其客戶包括:奧迪、寶馬、可口可樂德國、戴姆勒、德意志銀行、德國電信、一汽集團、諾華制藥、歐寶集團、寶潔、西門子、瑞士郵政等。同時,他還是一名演員,有20余年的舞臺經驗。
讀完這本書,發現秋葉大叔的序,側重于談套路該怎么做,以及不該怎么做。但是并沒有看出太多和書內容有關的東西,更多地在講自己。反倒是彭小六的推薦語,更能讓讀者明白這本書到底講了什么。
要看懂這本書,首先要明白什么是隱性邏輯。
隱性邏輯,是指相對顯性邏輯而言的。顯性邏輯,是書中所說的形式邏輯和心理邏輯。
很多時候,顯性邏輯就是我們表面看到邏輯。比如書中所講的那個例子,我們看到地上是濕的,就會得出天下雨的推論。但是,地面變濕了,原因有很多,不只是因為天下雨的原因。
我們之所以第一個會想到下雨,是因為沒有做更多的思考,而是把之前的經驗完全套用。如果看到地面是濕的,能夠結合可能的實際情況多思考,得出符合真實的原因的推論,這是隱性邏輯的思考過程。
說的簡單一點,隱性邏輯就是表面邏輯背后的真實邏輯,掌握了隱性邏輯的能力,就能夠更接近于事物背后的真實情況。
作者在這本書里面,一共講了21種錯誤的思維情形,通過對每一種情形的分析,得出這些邏輯思維錯誤的原因,并且給出了相應的方案。
以第六章《為什么每個人都喜歡貼標簽》為例,作者舉出了人們常見的貼標簽的行為,并且對此作出了分析,得出人們喜歡貼標簽的原因:
- 社會心理學家羅斯提出的歸因謬誤:人們傾向于把別人的行為歸因到他的性格,卻忽視了具體情況。
- 人們對整體的判斷都是基于某個專注點上,所以才容易以偏概全。
-我們也會給自己貼標簽,那是因為維護自己的良好形象和自尊。
針對人們喜歡貼標簽的行為,作者提出了相應的解決方式:有意識地思考和觀察
第一步:需要有意識地思考,激勵并且強迫自己去思考。
第二步:有意識地觀察和分析具體情況,這樣就會發現很多貼在對方身上的標簽,完全是不真實的。
書中一共列舉的21種慣性思維和行為,作者都一一進行分析,并且做出了相應的建議。
但是,只是看懂里面的邏輯,對于個人來說并不是用處很大,而是要如書中作者所說的那樣,進行有規律的的訓練。因為訓練越頻繁,越有規律,我們的收獲才能越多。
這本書里面講了很多心理學的實驗,也講了很多我們遇到的思維慣式,可以讓我們認清一些錯誤的思維過程。
但是,個人認為這本書也有一些不足,主要表現在:
1.? 內容相對生澀,不夠流暢。
作為一本講究邏輯的書,雖然書的內容結構很清晰,但是內容的關聯性,并不是特別的強。我更愿意認為,這并不是給普通讀者看的書,而是一本給具有專業邏輯概念的人看的書。
2. 作者舉了大量的心理學的實驗,但是這些實驗我覺得并不能很好地和要說明的邏輯聯系起來。在具體的建議方面,很多建議過于籠統,沒有太多的指導意義。
因為上面的這些不足,我讀起來很吃力,并沒有讀出秋葉大叔和彭小六所讀出的那種感覺。
也可能和書沒有關系,是本人比較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