惡意,往往滋生于想象。而善意,多綻放自真實的溝通。
前兩天讀scalers的一篇文章,是在講溝通方面的問題,寫到了發生在他身上的事情:
他的一篇文章在報紙上登錄了刪減版,很多人加他好友,想要看沒有刪過的版本,一下加的人很多,也有很多消息他還沒來的及看,但隨即在朋友圈發了他沒有刪減的文章。
然后有一個人看到了S君發的朋友圈,但卻沒有回復他的消息(在S君發朋友圈之前給S君發了好幾條消息),于是乎覺得很受傷,對S君惡語相加,他的消息是這樣的:
在么?
你好,在嗎?
我可以問你一個事嗎?
此時,看到了S君發的朋友圈,然后是這樣說的:
我是看到你的文章和ID后加你好友,本想和你好好聊聊,沒想到你是這種態度,寧可在朋友圈發說說也不回復我的消息。你的處事方式遠遠比不上你的文章,所以想教育提醒別人前,先以身作則吧。
還有一些如:我的事情很重要……你為什么要逛朋友圈……云云。
S君明明什么也沒做,此人卻在半小時內情緒完成了一輪從生到死的春秋變換。
看到這個人的反應,我笑了,因為想到了自己。
想到了自己大學談的那場戀愛,所有的的情緒皆因對方而起,完全沒有自我。
他說他忙,或者他沒有及時回復我的消息,或者忘了某件事,最后的自己又何嘗不是有著和上面那個人一樣的反應。
從想象的世界進入到真實的世界,甚至是一輩子的歷程。
其實這一類人,都是通過別人的蛛絲馬跡來判斷對方是怎么回事,而一旦有了判斷,就會過于相信自己的判斷,并將這個判斷視為正確和真理,甚至會自動忽略掉對方真實的樣子,哪怕對方一再強調,自己也不會相信。
但是,這些都是想象而已,這一類人嚴重的活在自己的想象當中,并滲透到自己生活的方方面面。
從源頭上說,是因為這一類人在生命的最初階段沒有從父母那里得到很好的積極回應,所以把自己對父母的想象也滲透到了其他人的人際關系當中。
如果只是只是活在自己的想象當中,你會缺乏和別人真實有效的溝通。
活在真實的關系中,你的生命會被照亮。
好的人際關系,是一個人幸福的第一要素。而良好人際關系,來自于大量的積極回應。
先給之,必得之。
走出自我封閉的想象軀殼,區分想象、行為與后果的不同,帶著善意和別人溝通,你會得到一個不一樣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