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無時無刻不感到內心在躁動不安,極其渴望$+♂!
對于一個有著旺盛的七情六欲的90后而言,如果要問我步入社會前每天在腦海中出現一百次的是什么?我會說是性。如果非要我在性上加一個期限,我就不說了,你懂得(不過還是希望這個時間段的終點處在合理值)。步入社會后沒有因為忙碌比以前更清心寡欲,而是多了一份金錢的壓力和誘惑,對金錢的渴望第一次超過了性沖動。
我討厭拜金主義,資格不夠說這話,但我有“資本”,因為我是個不富裕但不拜金的人,至少現在還是。
好了,言歸正傳,每次焦躁不安,有急功近利的心態時就想起楊絳老先生的“你的問題主要在于讀書不多而想得太多”,甚至還有小說中絕頂高手的諄諄教誨式的“欲速則不達”,還有只有量變引起才可引起質變等等這些個鬼東西,似乎一下打開了閘門,洪水般向我涌來,那時那刻就像只要犯錯(我現實中沒有做)或已經犯錯(透過意念我可能做了一千次)的猴子,被唐僧嘮叨到發瘋,嘮叨到要考慮一下會不會有欲火焚身的危險。
這時我想就是讀書和思考的習慣拯救了要淪為癮君子的我吧!過去讀過的一些書,看過的好電影,老師的苦口婆心在這個關鍵的時刻逼我提醒自己慢慢來,努力堅持就好,天道酬勤!因為讀書教育讓我明白萬事萬物得符合個規律,我需要安下心來首先做好自己的事。
順便反對一下讀書教育無用論的觀點?。ㄗC明略)
每一次的焦躁促使我尋求解救的方法,擺脫這個癮對我的束縛,乞求最終釋放心靈,當然這不是唯一途徑。成功的方法其實很簡單,也很多,但就是有一個條件——堅持,只有做到堅持的人才有資格講什么是好方法。
在大學里老師在課堂上的一番話在我心底埋下了不安的種子,有個老師曾跟我們講過一次大實話,至今記憶猶新,她說:“你們以后一定要努力賺錢,我就后悔當初選擇當了老師!聽著挺好,是因為愛情,可你們應該聽說了我的事情,就不多說了!”
“當老師不是很好嗎?”我們在下面小聲說到。
“好,哪里好了?忙的要死還沒錢!就拿我孩子上學來說吧,我女兒是讀書還好,想讀書的那種,要是我有錢在××買個房,她就可以上更好的學校,像現在要是因為我的原因不能讓她上好一點的學校我都感覺會對不起她。不要相信什么在哪個學校不重要,只要你努力一樣可以啥啥的,這些都是騙人的,去不到好學校才會說這些話。所以我想告訴你們錢的確不是萬能的,但是,錢可以很輕松的解決很多問題?!?/p>
我聽完后覺得這是很久以來沒聽到過的大實話了,真是受益匪淺!在學校老師很少會講課堂以外的東西,因為怕耽誤課程進度!而且老師總是會偏向把積極的一面呈現給學生,殊不知現實的殘酷和努力的方向才是我們以后直面社會的強心劑,甚至是前進的動力。
對未來拮據生活的恐懼和急切追求美好生活的渴望是每一個步入社會的普遍狀態,但是有人想過之后就屈從了挨一天,過一天的大多數人的生活狀態,只有極少數才會奮起,并堅持到底。很多人就是用大多人懶散的狀態為自己的不努力尋找的鐵證。
我聽得見自己欲望清晰又強烈的吶喊,也知道應該著重提高自己,慢慢努力,從容追求。但畢竟是個普普通通的凡人,我有時甚至是經常,還是會做著一夜暴富的夢;偶爾興起也會買買彩票,防備錯過了老天爺搞不好一高興就照顧了自己的歷史性機遇。
理智與欲望的搏斗,和現實無時無刻不在逼迫自己快一點,快一點,再快一點!這些似乎就像各路豪杰在我心中擺了個擂臺,攪的我煩躁不安,最終的結果卻還是各歸其位,唯有理智暗示自己繼續加倍努力,等到哪一天不戰而屈人之兵就意味著不再需要通過爭論來證明自己的精神和物質的富有。
我可能真是個欲望的癮君子,可是我在通過自己的努力為自己排毒療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