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12.5? ? 周三? ? 晴? ? ? 4?
記得小時候,一次該上臺表演了,老師會鼓勵:孩子們不要緊張,上去以后就把臺下所有的人當成大白菜就可以。
長大后看到一句更直白的話:別太把自己當回事兒,到最后你才會發(fā)現(xiàn)在乎的只有你自己,他人其實都很忙。
所以,我們不該總為他人的眼光而活,問問自己的心我們到底想要什么?
01
身處喧囂的鬧市,和在充滿各種欲望的世間,即使有修養(yǎng)的人也很難做到像陶淵明那樣“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
所謂“淫慢則不能勵精,險躁則不能治性。”一個“靜”字大概是現(xiàn)在很多年輕人當下生活,可望而不可即的到達,我們忙著成功忙著掙錢,忙著成家立業(yè),忙著升職加薪,忙著一切該忙或者不該忙的事情。
我們不但忙還忙的小心翼翼,忙的寢食難安,忙的亂七八糟。為什么呢?因為我要一個開掛的人生,我們想給家人更好的生活,我們出名要趁早。最重要的是,我們希望他人能夠對我們另眼相看,希望在別人特別是那些我們熟識的人,那些曾經(jīng)看不起我們的人,我們需要被貼上人生贏家的標簽,我們必須證明自己的價值。
他們有錯嗎?或者說我們有錯嗎?絕對沒有,誰不想成為一個不為五斗米折腰,心里眼里隨時都可以裝著詩和遠方的人呢?這就像愛美之心人皆有之,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我想是生而為人,人之所求不在乎如此吧?
02
不能否認外部環(huán)境會我們自身造成很多的影響,他人的評價和眼光也會對我們不經(jīng)意間產(chǎn)生著作用,我們不是神會有喜怒哀樂,而大多數(shù)作為普通人的我們沒辦法將自己的自信完全由自己建立。實際上很多時候是由于外界給我們的正面的刺激,積極的肯定和鼓勵,將信任自己的那度墻筑得更加結實、牢固。
若如此這樣的自信心也是易垮掉了吧,我們不能夠正確的評價自己,那么心里的那個天平就很容易失去平衡,因為決定其重量的不是自己而是他人,我們都幸福快樂似乎都掌握在別人的眼里和嘴里,這真的對嗎?
03
或者我們可以試著重外到內(nèi)對自己進行一個重塑,認真的分配好他人評價和自己的認定之間的比例,在看著評價當中又應該分為:一是沒什么關系的人,借路人加以丙丁;二是和自己關系密切的人,這些人是真心的為你著想替你擔憂。顯然,在自己、親密的人和路人之間比例肯定是一次遞增的,我起碼要占到一半,親密的人占到30%,陌生人20%足矣。
這樣設定一旦成立,然后經(jīng)過一次次的強化變成習慣的話,我想我們的心里承受能力會變得更加強大,我們對自己的評價也會更加從容合理。
那么我想要做到“從心所欲而不逾矩。”可能也就不用等到古人的70歲了吧?畢竟比起古人來說,我們應該有了更多的知識,更豐富的閱歷,也獲得了更多的幫助。我們所有的成就都是站在他們肩膀上去進一步繼承和發(fā)揚的,絕沒有倒退治理。
我們做前不負古人,后不見來者的現(xiàn)代人吧!讓我們走出他人的陰霾,活出各自的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