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
短平快才是精髓
“上半年休閑,下半年重度”,按照目前的發展速度看,小游戲的產品趨勢已經非常明顯。而在羅斯基此前《留給小游戲團隊的時間不多了》的文章中,我們談到了開發者的機會點。有朋友提出希望能盡量多的分享有價值和真正有幫助的內容,所以才有了這篇抱大腿指南,而后續還有很多諸如大R玩家調研、抖音營銷復盤、產品案例分析等內容推出。
01
有做換皮手游的錢真不如多做幾款小游戲
要的就是短平快
小游戲有多火?最近白鷺引擎CEO陳書藝在朋友圈分享了一組數據“從白鷺引擎的工具后臺看到,平均每周新注冊的開發者數2100,新創建項目數4200,其中有83%是微信小游戲和Facebook IG,社區收到的招聘需求數2700”,而他本人每天也被各種催著求著幫找人。
然而羅斯基最近接觸到一些公司和團隊,發現大多做小游戲的還只是想占坑,其實很多人還沒想好該怎么做。但行業的現實卻是等你想好的時候已經沒有機會了,時間就是錢,早出來一周就可以多賺一周的用戶。我們不是新型創業公司,我們也不是行業新兵。小游戲的高品質和強聯網型產品會很快出現,11、12月份將是重度類的爆發期。而在這幾月,如果我們能做出高品質、高質量的游戲產品,我們就有機會晉升到小游戲、H5游戲的一線研發。產品的競爭歸根結底還是靠研發能力,現階段不需要重視產品類型,那怕只是整理手頭可變成小游戲的產品。無論是美術還是技術先從自己強大的地方入手最靠譜,就是大家現在搬運原來Flash游戲平臺上的產品比較多。
我們如果把當前小游戲比作手游的初期,那么后面會有卡牌、MMO、MOBA的品類,小游戲的品質慢慢會提升到H5、手游級別,IP也會不斷的引入。只不過在小游戲領域,IP不并重要反而可能是累贅,因為大廠全部儲備了IP,后續一定會上。對于小公司來說,簽約IP只會擠占資金,除非有免費的特殊資源,否則得不償失。
對于那些還在做換皮游戲又不怎么賺錢的團隊,羅斯基建議不如多做幾款小游戲。不管在北京還是在廣深,換皮手游的成本80萬是擋不住的,最少奔著150萬起,在成都便宜些也要100萬左右。真心的,有換皮的錢可以做五六款小游戲,并且速度非常快,如果做出來量不錯的話還可以給自己的產品導。熟練度提升后,研發周期與成本都會降低。
02
小游戲的收入難與流量瓶頸如何破
買量玩法CPM15元=20萬用戶覆蓋
當大家還在迷茫期或是盲目期時,我們更需要向后看。小游戲的用戶接受不了太多的內容,微信流量入口也不適合做強細分。特別對于小游戲團隊面臨的產品收入壓力與用戶獲取流量瓶頸,怎么破或許才是大家最關心的問題。其實我們都知道,真正產出營收還是要看微信什么時候參與到變現中來。
目前在小游戲的成本回收只有三種:
1、廣告變現,騰訊一定會自己做,微信廣告平臺的接入大家都在等;
2、游戲內容引導付費,也就是常規的刺激引導或是強制付費,所謂的內購;
3、裂變回收,就是一款游戲通過用戶分享傳播出去,進行產品裂變,上面是A產品,下面是其它產品。裂變成重度、付費型游戲,導入付費能力較強的產品中;
有公司在做從小游戲向H5游戲導量,已經做到了3000萬流水,這還是在沒怎么推的情況下,同時這也是一種裂變的方式。羅斯基教大家一個方法,就是看Home頁面打開與跳轉是否離開微信,有的產品就是把H5游戲頁面做成小游戲來展示。小游戲轉H5游戲最好轉,而且打開方式也差不多。據CP分享次留10%的小游戲,轉化到H5游戲能變成20%,具體方式上大家可以繼續深挖哈。
另外還有一條賺錢的路,就是靠做定制開發來養活團隊。從目前的市場來看,定制養活團隊沒問題,也有利潤。但小游戲的爆發也就只有6-8個月時間,后面一定還是要瞄準著自己去做,自己去發,向重度精品方向靠攏。現在有發行能力的在快速跟風,盡可能快速進入角色,而不太懂的則是砸錢錢來做。大家都是摸索著往前走,各種不清晰。靠外包來養團隊,同時抽資源做一款重度的精品,然后自己發行是靠譜的。小游戲的策略就是快上快發累DAU,為年底做準備。
而在用戶流量獲取方面,早在2月份就已經有團隊在用網盟買量,成本非常低。爆料價格為CPM15元,計算方式為轉一個群算一次展示,15元可以覆蓋1000個2000人大群(活躍),假設只有1‰的轉化率也有2000人。
03
抱大腿指南:那些渠道爸爸們
純換皮產品微信審核通過不了
小游戲需要發行嗎?需要運營嗎?雖然現在看著挺簡單直接就是上,但還是需要的。有經驗CP的策略是在出一個小游戲的同時H5游戲也跟著出來,同期做,同期上。然后在發海外渠道。小游戲發行就兩條路,常規的發行就是上渠道,商務跑合作。不斷的給騰訊做產品,那款好就上那款;其次,H5游戲轉化小游戲聯運合作。不過H5游戲比小游戲賺錢,而且流量轉化方便快捷。目前好的H5游戲的次留能達到30%,付費率10%,LTV可以做到30-40元,當然傳奇類的會更高些。現在H5游戲已經慢慢在變成手機版的頁游,品質越來越高,越來越方便快捷,一天開幾組服務器。從聯運階段到代理發行,在到聯運發行,現在已經是H5游戲聯運包合作。
目前國內小游戲真正的渠道就只有騰訊系。硬核聯盟的快應用需要重點關注,現在華為建了H5游戲專區、OPPO、VIVO建了H5游戲專區。同時騰訊的應用寶也有H5游戲專區。
騰訊系是微信開放平臺、手Q、玩吧、應用寶都可以合作談接入產品,內部資源互通,如果產品數據好會被重點推薦。但小游戲還有一個問題,上線騰訊時會被驗證底層代碼,如果底層代碼相同是通過不了審核的,所以完全換皮是不行的。切記切記。
純H5游戲渠道方面,羅斯基也進行了整理如下,特別需要強調:長尾渠道不容小覷。
愛微游、9G,群黑游戲,1758等
68微,電魂,小伙伴(蝴蝶互動),金榜游戲
4399,游戲醬紫,7724,核彈頭,2144
鯨魚游戲,果子游戲,07073,X游網
研發方面,開發小游戲、H5常用的是三種引擎:
Layabx,包體小,開發速度快,但品質一般,畫面會被壓縮,3D方面有一些優勢;
白鷺,目前相對方便,因為是基于騰訊和玩吧設計的底層端,可以保證品質和包體;
COCOS,大包體,但品質會保證;
此外,作為最后的補充內容部分,小游戲外包活做的快慢是根據需求的高低。小游戲的外包的難點是只有做過產品才好接到外包,需要實力開發,但往往接第一單最難。現在如果復雜程度很高,如做個MMO,H5+小游戲同時上,那么價格是60萬起,開發周期3個月,如果有底子2個月可以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