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雖然是周六,但還是忙碌了一整天。
今天本來想把相關配套的設計圖做一下,可是工作上的事情也需要做好,溝通協(xié)調了各部門一整天,終于把計劃發(fā)給了領導,稍微喘口氣,隨便寫點什么。
這是不是也是大多數(shù)人的會面臨的問題,本職工作與副業(yè)之間的關系需要妥善處理。
今天的心態(tài)其實很不好,一直處于要發(fā)火的臨界點,感慨大家為什么不能按照約定時間、按照要求提交相應的內容,需要別人一直提醒,糾正?
可能這個就是溝通成本,做好一件事情就應該預估到每個人因為理解方式的不同而留有余地,做一件事情本身需要花四分力氣,花費在溝通上的時間和精力就要占到六分,提前這樣想也許能坦然一點,至少不會如此焦慮。
如何調整自己?ABC情緒療法!
當你把一件極其雜亂無章的事情,通過自己的思考與整理而變得有序的時候,心里是極其舒服的,比如現(xiàn)在的我。
今天白天之所以憤怒、焦慮,就是因為自己面對這個問題時候的認知出現(xiàn)了偏差:
事實A:來了一項任務
認知B:遇到了阻力,原因(1.2.3...)
情緒C:憤怒,焦慮
因為今天有計劃要做一些事情,正好在今天接到任務,這時候心理已經(jīng)不高興了。(事實A)
所以,當在交代的很清楚的情況下依然不按照約定時間跟要求提交相關任務時,我就認為大家故意不配合,磨洋工,拖沓。(認知B)
因此,我跟自己生氣了一天,憤怒,焦慮。(情緒C)
事實我們改變不了,但是不同的認知卻可以導致不同的情緒反應。
事實A:來了一項任務
認知B:遇到了阻力,原因(可能是大家沒有理解,也許大家今天在家?guī)Ш⒆?,沒有按時完成...)
情緒C:想辦法解決,完成后,很有成就感
有句老話說得好,越有本事的人越?jīng)]脾氣。有道理,因為認知不同嘛,面對同一件事情,不同的人反應是不同的,因為有的人在抱怨,有的人在想辦法趕緊解決。
所以,認知能力決定了一個人的情緒管理能力。一個人認知越多元化,越有“敵人圍困萬千重,我自巋然不動”的定力,無論多難,都能給人很穩(wěn)的安全感,三下五除二就能讓你五體投地,如沐春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