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十一月,到西安學習培訓一周。培訓點離市區很遠,而且課程非常緊張,根本沒機會到處逛,還好學習了幾天,學院給我們半天輕松的時間,我終于有機會進城了。
本來想去漢陽陵的,據說那里有一片漂亮的銀杏林,可是時間太趕路線不熟怕趕不上,就放棄了。我的目標就是秋色,所以選擇了市區內的興慶宮。自治區一起培訓的敏姐看我一副輕松悠閑很熟路的樣子,也決定和我一起去。
興慶宮是唐玄宗朝代政治中心所在,當時唐明皇和楊貴妃長期居住在這里,后來毀于戰火,1958年在唐興慶宮遺址上修建了興慶宮公園,是我國最古老的歷史文化遺址公園。不過這一次,我們不是尋訪古跡來的,我們只想來采擷幾縷秋意。一進公園門口,就看到一大片的菊花,可惜展覽臨近尾聲,很多菊花已經凋謝了。路旁的一棵柿子樹,零零星星地掛著幾顆柿子,向人展示著秋天的蕭瑟。
有趣的是我們首先在兒童樂園那邊見到了我們想要尋找的秋色。幾棵高大的不知道名字的樹木披著滿樹黃葉靜靜地站在那里,周圍就是旋轉木馬,那里其實是一個卡丁車的場地,因為不是周末大早上的也沒人帶小孩來玩,和管理員說了一聲,允許我們進去拍照。
滿地黃葉堆積,有沒有一千多年前的來自大唐盛世的氣息?如果坐上旁邊的旋轉木馬,是不是可以夢回大唐?我們漫步在黃葉樹下,在黃葉堆里撒起漫天秋意,只覺得歷史與現實在這里交融,秋的意味變得濃重而深沉。
幻想著在大唐盛世,是不是曾經會有那么一些滿是才情的宮女或嬪妃,看著這滿地黃葉不是滿眼凄涼,而是突然滿滿的詩意柔情,也為這秋意吟出美妙的詩句呢?而現在,如果是周末,樹底下必然會奔跑著天真快樂的孩子,他們也會抱起地上的黃葉揮灑空中,葉子和孩子們爽朗的笑聲就會一起飛翔。歷史的詩意和現實的無邪都融入這西北的秋意中。
一片翩翩飛舞的黃葉輕輕地滑過我的肩又落在了地上,把我從幻想中拉了回來。我和敏姐繼續往公園更深處走去。走過一條彎曲的小路,幾棵高大的銀杏樹瑟瑟地立在風中,葉子還不是非常黃,但是黃綠相間也別有一番韻味,而且四處無人,幽靜的環境讓我們覺得非常雅致。我們坐在樹底下的長椅上,靜靜地感受著這秋天的詩意。
透過密密的樹叢,我們發現銀杏林旁就是一個湖,湖水幽深,湖的對岸,隱隱約約有一絲絲紅色的樹影。我們興奮極了,沿著彎彎曲曲的小路一直找到湖邊。
那是幾棵楓樹,不算非常大。可是滿樹的紅葉就是秋天最美麗的樣子,旁邊都是黃黃綠綠的葉子,更襯出了這幾棵樹的美麗。我們在樹下撿起幾片掉落的葉子,感覺采擷到了滿滿的秋意。
離開湖邊,一條條小路都是楓樹銀杏樹,雖然葉子還不到最美的時刻,但是已經讓人感受到了濃濃的秋意。后來我們又發現了一棵漂亮的銀杏樹,那棵銀杏樹的葉子已經全部變成黃色了,在一大片的濃綠中明顯給人鶴立雞群的感覺。
我們到了樹底下,發現有人在樹底下用掉落的銀杏葉子擺出了一個心形。敏姐這時童心大發,說那個心形不夠像,又在旁邊撿了許多葉子裝飾起來。我們兩個老頑童,在西北濃濃的秋意下,重溫童年的快樂與溫馨,玩葉子玩了半天。
在興慶宮呆了半天,秋風習習,秋意滿滿,心情也特別的舒暢。真正感受到了“偷得浮生半日閑”的自在和愜意。坐在返程的汽車上,我們驚喜地發現培訓點周邊就有一片紅紅黃黃的秋意。我和敏姐約定第二天中午不午休出來繼續采擷這西北的秋意。
第二天中午我們走到了十字路口旁邊,附近都是農田,比路面低的黃色樹林只看得到一片樹冠,那黃色很嫩很鮮,一點都沒有秋天的蕭瑟氣息。我們從路旁找了一條小路穿過到了樹叢中。
其實這是一片很小的樹林,種的都是同一品種的樹,我們南方人即使到秋天也是很難見到一棵黃葉樹,所以看著就可喜,北方人司空見慣根本不覺得那是風景。這倒又是給了我和敏姐一個幽靜的空間,讓我們又一次可以在樹底下細細品味這西北的秋意。
看完黃樹林,我們又惦記起另一邊的紅樹林。那一片樹林也不大,滿地堆積的葉子黃黃紅紅的自有一種斑斕的色彩,秋天就是把這一片片秋意寫在了每張葉子中,只有有心的人才可以感受得到。
其實在我們培訓的學院,高大的梧桐樹已經是一片金黃。剛到學院的第二天晴天,藍天襯著黃葉,特別的漂亮。課間休息的時候,我和敏姐都喜歡跑到教室外的水渠邊,秋天的水渠沒多少水,但是梧桐葉落下,讓淺淺的水渠也生動起來。梧桐樹對面的白楊樹也是那么高大,白楊樹的葉子不會變黃,但是落了滿地的葉子也讓人感受到了秋天的滄桑。
在學院的最后一天,我們無意中發現了宿舍附近的一堵墻很有詩意。整堵墻漆成了有點暗沉的赭紅色,墻上繞著一圈圈的藤蔓植物也是帶著點暗紅色,兩者搭配居然非常協調。我和敏姐又在那堵墻邊徜徉了好一會兒。
那一次到西安不是為了旅游,但是在閑暇之余,我們也采擷了西北滿滿的秋意。今天,且讓我帶著去年采擷的滿滿秋意和千年古都再來一個深情的告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