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逛知乎的時候,看到一個很有意思的問題。
題主問:男朋友對我一點也不好,但有時候又對我特別好,每次吵架都是我回去找他求和,雖然心里很清楚他對我不好,很想分開,但每次一分開就渾身難受,為他的行為找各種理由,奮不顧身的要去他身邊,像條狗一樣,怎么辦?
我想這種情況,在一些姑娘身上很常見吧。明明知道對方是渣男,卻總是也離不開渣男。比如說,他明明在和別人曖昧不理你,你卻為他找借口騙自己說,一定是他工作太忙了。
為什么會這樣?
這和心理學上的一個效應有關,這個效應就是——斯德哥爾摩效應
02
什么是斯德哥爾摩效應?
指的是犯罪的被害者對于犯罪者產(chǎn)生情感,甚至反過來幫助犯罪者的一種情結。這個情感造成被害人對加害人產(chǎn)生好感、依賴心、甚至協(xié)助加害人。?
聽起來很不可思議對吧?其實這是有真實案例的。
1973年8月23日,兩名有前科的罪犯Olsson與Olofsson,在意圖搶劫瑞典首都斯德哥爾摩市內最大的一家銀行失敗后,挾持了四位銀行職員,在警方與歹徒僵持了130個小時之后,因歹徒放棄而結束。?
然而這起事件發(fā)生后幾個月,這四名遭受挾持的銀行職員,仍然對綁架他們的人顯露出憐憫的情感,他們拒絕在法院指控這些綁匪,甚至還為他們籌措法律辯護的資金,他們都表明并不痛恨歹徒,并表達他們對歹徒非但沒有傷害他們卻對他們照顧的感激,并對警察采取敵對態(tài)度。
更甚者,人質中一名女職員Christian竟然還愛上劫匪Olsson,并與他在服刑期間訂婚。 這兩名搶匪劫持人質達六天之久,在這期間他們威脅受俘者的性命,但有時也表現(xiàn)出仁慈的一面。
在出人意表的心理錯綜轉變下,這四名人質抗拒政府最終營救他們的努力。 這件事激發(fā)了社會科學家,他們想要了解在擄人者與遭挾持者之間的這份感情結合,到底是發(fā)生在這起斯德哥爾摩銀行搶案的一宗特例,還是這種情感結合代表了一種普遍的心理反應??
03
后來的研究顯示,類似現(xiàn)象令人驚訝的普遍。 僅僅一年之隔,1974年,美國報業(yè)大王赫斯的千金被恐怖組織“新人民軍”綁架,最后自己也穿上了軍裝,參加到搶劫銀行的隊伍中,并對恐怖份子表示感謝。 由于這種受害者屈服于施暴者的現(xiàn)象被人所關注和研究,始于斯德哥爾摩人質綁架事件,以后人們將這種受害者的看似自相矛盾的心理表現(xiàn)命名為斯德哥爾摩綜合癥(Stockholm syndrome)。
研究者后來發(fā)現(xiàn),這種癥候群的例子可見諸于各種不同的經(jīng)驗中——集中營囚犯、戰(zhàn)俘、受虐婦女亂倫的受害者。?
那么,是什么原因導致了這種特殊的心理現(xiàn)象?斯德哥爾摩綜合癥的背后,有沒有蘊含著其他的人類心靈的規(guī)律呢? 斯德哥爾摩綜合癥,又稱斯德哥爾摩癥候群或者稱為人質情結或人質綜合癥,通常來說,西方心理學家這樣解釋斯德哥爾摩綜合癥: 「看似矛盾的心理現(xiàn)象,在其中,綁架者(施暴者)和人質(受害者)之間形成了一種積極的情感連接,考慮到受害者曾忍受著令人恐懼的苦難遭遇,這種積極的情感連接似乎發(fā)生的不合常理」
斯德哥爾摩綜合癥患者體現(xiàn)出以下3個特征:?
1、受害者對施暴者有積極的情感連接;
2、受害者對營救當局表現(xiàn)出恐懼、不信任甚至憤怒的態(tài)度;?
3、施暴者對受害者有積極的情感連接,好像他們將其看成是普通人一樣。
并不是所有的人質案件都會產(chǎn)生斯德哥爾摩綜合癥,這種心理現(xiàn)象的發(fā)生是有條件的,一般來說,必須滿足以下4個條件,方可產(chǎn)生:
1、個體在被俘狀態(tài),無法逃出,且依賴于俘獲者生存,俘獲者成為控制被俘者基本生存需要以及生命本身的那個人;?
2、人質與其他人隔離,可以獲得的僅僅是綁架者的想法,綁架者將會屏蔽掉一切來自于外界的信息;?
3、綁架者威脅人質生命,并使其認識到他們有這個能力,人質認為與綁架者結盟則會比抵抗他們更加安全;
4、人質看到綁架者對其施予了一定程度的仁慈,而這種仁慈是形成斯德哥爾摩綜合癥的基礎,不過人質把這種減少的虐待行為誤解為仁慈和友善,并因此對綁架者懷有感激的心態(tài),如果只有虐待和懲罰,人質則只會反應恐懼和憎恨; 符合上述條件的,可以稱之為“斯德哥爾摩情境”。
也就是說:人是可以被馴養(yǎng)的。
04
而通常斯德哥爾摩綜合征會經(jīng)歷以下四大歷程:
1.恐懼
因為突如其來的脅迫與威嚇導致現(xiàn)況改變。
2.害怕
壟罩在不安的環(huán)境中,身心皆受威脅。
3.同情
和挾持者長期相處體認到對方不得已行為,且并未受到‘直接’傷害。
4.幫助
給予挾持者無形幫助如配合,不逃脫,安撫等;或有形幫助如協(xié)助逃脫,向法官說情,一起逃亡等。
05
那么放在情感上,斯德哥爾摩綜合癥就是這樣的。
1、恐懼和害怕。你恐懼離開了對方,對方就會報復你之類,或者說害怕離開了對方,你找不到對象。這種不安全感讓你害怕。而人是非常依賴安全感的。就喜歡待在舒適區(qū)。
2、同情。你會認為對方對你不好,一定是出于某方面的原因。而女性又有出于本能的母性天性,在加上同情,所以會不斷的為對方找借口。
3、而有的渣男又會時不時的對你好,最后讓你分不清他是愛你還是不愛你。所以最后你甚至幫助對方來騙自己,不走出來。
所以才會有一些女生,明知道對方很渣,可是依舊要和渣男在一起。
那么怎么解決這個問題呢?
如果你不知道這個斯德哥爾摩綜合征,你可以會永遠都走不出,但是當你知道了以后,很大程度上會幫你走出來。心理學上講,覺知了就被治愈了。很多困境你走不出來,可能是因為其背后形成的原因你不知道,可是當你知道以后,困境就不在是困境了。這是第一點。
第二點:認識你自己。
蘇格拉底說,認識你自己。我認為這是我們人類一生都在追求的。這說的是什么意思?其實就是肯定自身存在的價值和意義,認識到自身存在的重要性。
為什么離不開?不就是因為你不相信自己嘛,認為自己不會找不到更好的,認識不到自己的真正價值。
第三點:不把希望寄托在別人身上,想要什么就自己努力爭取。
人終究還得靠自己。你在任何地方偷得懶,在未來的某一時刻都會還給你。感情上更不要偷懶,因為這樣會把自己弄的很慘。
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