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攤經濟,本應只是一場狂歡罷了。
2020年5月的兩會結束后,“地攤經濟”一詞不脛而走,除了各大電商/支付端積極響應外,各大品牌紛紛“蹭”上熱點,推出各種相關活動或者活動宣傳KV,一時間各種模仿如天女散花般出現(xiàn)在每個人的生活里。
地攤經濟,誰在受益,誰又遭殃?
這本來,是一種經濟政策,通過有序的組織,在固定的地點,獲得許可之后,文明的保全自己有一口飯吃罷了。換句話說,象征意義大于實際意義。
大政策不提(不敢說),只說說為什么“象征意義大于實際意義”,推動地攤經濟,一個是表明當下中國疫情已經得到有效的遏止,相比于大洋彼岸,中國疫情有著舉世矚目的成果。
地攤經濟,誰在受益,誰又遭殃?
其次,也進一步代表著中國經濟變革的決心,樹挪死人挪活,經濟大環(huán)境一直較為低迷,疫情過后,通過號召地攤經濟,也能拉動消費。就像埋鍋造飯之前,需要一點火星來引燃灶下,火旺了飯就熟了,菜也就炒好了。
這一切的來源都是有序,都是要建立在之前已經證實行之有效基礎之上。
地攤經濟,誰在受益,誰又遭殃?
地攤經濟,升溫不能發(fā)燒。
人民日報說得好,“一管就死,一放就亂”問題由來已久,本意是通過有效的管理,合理的增加就業(yè),避免因為中美貿易戰(zhàn)及疫情帶來的失業(yè)潮對受影響的人民遭受溫飽問題。
地攤經濟,誰在受益,誰又遭殃?
但更多的城市過度解讀,城管部門將占道經營,衛(wèi)生治理問題拋之腦后;食藥監(jiān)管部門將食品/藥品安全問題拋之腦后,商務監(jiān)管部門將商品質量及假冒問題拋之腦后,一腔熱血灑向這個劇烈升溫的問題,那這就不是升溫了,而是發(fā)燒。
雖然,中央文明辦明確要求不將占道經營、馬路市場、流動商販列為文明城市測評考核內容,但居住環(huán)境明顯受到影響;高音喇叭,滿地垃圾嚴重影響周邊居民生活質量;因為沒有房租水電等成本影響,從而導致商品價格低廉又進一步影響商鋪商業(yè)生存;
簡而言之,不文明的地攤經濟,使得周邊居民生活質量受到影響,環(huán)境受到影響,治安增加不穩(wěn)定因素,及價格因素,這一切將直接影響各級各部門,私營企業(yè)受到或多或少的影響。
地攤經濟,誰在受益,誰又遭殃?
地攤主從地攤經濟中獲取了什么?
說完了影響層面,現(xiàn)在該說說攤販,這里指的是不文明地攤攤販。所謂的“一管就死”,是之前文明城市測評考核窒息了大中城市曾經繁榮的"地攤經濟",在考核的排名壓力下,城市政府以"地攤經濟"影響市容治安、阻塞交通及環(huán)境衛(wèi)生問題為由,用自己的權力意志蠻橫地扼殺了它。
那當下的奉旨復蘇,則為各個攤販們送來了尊嚴,從前與城管玩躲貓貓,某些地段則需要交一筆“衛(wèi)生管理費”,換來的是一定時段的安全擺攤。
地攤經濟,誰在受益,誰又遭殃?
通過抖音,快手等短視頻的宣傳,部分所謂的“網(wǎng)紅地攤”讓著本就畸形的產業(yè)似乎迎來的春天,似乎不需要任何技能,不需要太大負擔,就可以謀到一個安身立命的職業(yè)。
但實際上,這只是能夠保有三餐罷了。李佳琪一年300多近400場直播,帶來的財富是建立在他的專業(yè)性與勤奮上,而并不是他的幸運。如今想要安身立命,脫貧致富絕不在則一米見方的地攤上。
更不用說,通過售賣假冒偽劣產品來謀取利益,因為這個利益有一個刑法名稱,叫做“通過不正當手段來謀取非法利益”。
地攤經濟,誰在受益,誰又遭殃?
地攤經濟,到底能夠通過它獲得什么?
別飯沒吃著,還把鍋砸了
每個產業(yè)都必然有它的上升空間,地攤經濟如果發(fā)揮得當,照樣能夠展現(xiàn)“中國生機”和“人間煙火”,但一定是在健康的監(jiān)管之下。同時,還得對自身有一個向上的計劃。假如有著獨到的商品或者行之有效的銷售方式,此時的地攤經濟快車就能為你帶來創(chuàng)業(yè)的第一桶金。
地攤經濟,誰在受益,誰又遭殃?
秋之將至,螞蚱總不會蹦跶到冬天的。機會在眼前,而危機也在眼前,不荒廢光陰,不浪費才華,才總可以出人頭地。而也在此,奉勸企圖通過占道經營,和那些不文明攤販們,乘早參與到良好有序,文明衛(wèi)生的經營活動當中去,避免飯沒得吃,還把鍋砸了。
部分圖片來自網(wǎng)絡,如有侵權,請聯(lián)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