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之中最舒適的大約四月了。因有人間四月天之句。仲春時節,草木蔥蘢,群芳爛漫,空氣彌漫著花香,氣溫不冷不熱,最為舒適。經過冬日的蕭瑟與嚴寒,大地重新煥發生機,人自然也跟著振奮起來,是故,古代有了呼朋引伴遠足踏青、郊游賞春的習俗。大好韶光不可辜負也。四月初恰是清明假期,依照習俗原本是回老家祭掃的,只是拖家帶口來回奔馳諸多不便,只能在心里遙祭了。每到清明時節,格外想念老家的映山紅來。孩童時代的記憶,遍山遍野,熱烈綻放,讓人忽然有一種想流淚的感覺。彼時的那些美好的片段深深烙印于腦海,每每想起,人莫名的感動起來。
十年前,搬家到鼓樓附近,早晚趁著游客少時候,常去前海、后海一帶轉轉,看一看吹皺的水波,搖曳的垂柳,浮躁的心慢慢就靜下來了。老二出生之后,這份悠閑就很少了,更多的是帶著孩子們來轉、玩,三海也算是一個遛娃的好去處。疫情之后,游人比先前更多了,擁塞道路,人滿為患,爭相來打卡的年輕男女尤多。連工作日亦如此(就業形勢不好嘛),有時候擠在人流中人難免就焦躁起來,我們是一個事趕著一個事呀!
自然地,遛娃自然就避開這些人多的景區,這兩年北海、景山也去的少了。多往護城河公園、青年湖公園、護城河邊去。周末兩日,兩個孩子的課外班多,基本上屬于連軸轉,也就沒有多余的空閑帶他們去玩。去年下半年,閨女六年級是關鍵的小升初關鍵節點,她老娘給她報了一堆網課,課外班只有周日下午的畫畫了。孩子一回家基本就把自己關在房間里,心里也有壓力,原本是想著找一些間隙帶她到周邊放松一下。興許是到了青春期的早期,跟我們不復從前那般親密,尤其對我這個老爸,形同陌路,甚至表象出某種程度的厭惡。這讓我感覺既失落又無奈。這倒也好,周日送她上課回來,她弟弟由她老娘帶著上兩節課外班,家里又有丈母娘幫著做飯。倒是難得把我給解放出來了,在接下來差不多兩個小時內,我可以自主地支配自己的時間。只要沒有應酬或者雨雪天氣,我是一定去護城河邊走一走的。
? 北二環的護城河這一段不知何時修整,凈化了河水,雖然仍舊有些渾濁泛綠,某時仍舊散發出一股腥臭,總體還是差強人意。沿河提修了健步道,建了一些亭子、游廊,沿著河堤兩岸廣植垂柳、桃、槐、海棠等樹木及其它景觀灌木、花草。在市區算是一處典型的鬧中取靜的去處,最重要的是,什么時候都不會像周邊景點一樣人滿為患,看著讓人腦仁毒都疼。
自行車停二環邊,人下到河堤。二環車流不息的轟轟聲猶追在身后。城區的熱鬧和喧囂仍彌漫在上空。往來護城河道的大都是附近居民。遛狗的、遛娃的、健步的、河邊作為彈唱的,空地跳廣場舞的、橋下支起桌子打麻將的、健身區健身的、聊天的;凡此種種。總結起來,退休的老年人居多,松弛而適應;畢竟每月退休金是有保障的。中年男女多半是帶著孩子的。對我而言,一兩千米的河道一個來回慢慢踱步,有時候什么都不想,讓自己身心松弛下來;有時候專心地想某個問題,則能慢慢靜下心來而格外專注起來。
說起來很慚愧,在自己將及知命的年紀連不惑都做不到,何論其余?對現狀的迷茫、未來的焦慮常常讓人感到迷茫,甚至夜不能寐。時代和大環境在個體身上的投影面積或大或小,但群體性的癥狀是大同小異的。
生活在大都市的普通人不得不高速地運轉,不得不激烈的相互競爭(即現在的各種形式的卷)其核心原因是高昂的生存成本和發展代價。更深層的原因是處在同一階層的許多人不得不激烈爭奪極為有限的資源。尤其是階層固化之后,上游的優質資源被權貴階層壟斷和把持。
可以預見的是,我們這代人估計很難像上一代人那樣有比較松弛和悠閑晚景。就像上山下鄉是他們年輕時時代加諸給他們的,個人很難逃避。而到我們這一代,晚年恐怕也將面臨時代性的考驗!
在如此大環境、大背景之下,個人被裹挾其間,無論如何清醒,如夫子所言的不惑或知命,又能如何?
我走在河邊,望著泛起漣漪河面,禁不住想,現在人的一生在這種高速運轉下很快就結束了,浮光掠影一般。人一輩子都在為生存空間而奮爭,那么對生活、對生命的體驗自然就無力顧忌或者淺嘗即止。
就像這人間四月,河岸群芳斗艷、落英繽紛,花香沁人心脾,試問為生計忙波的蕓蕓眾生又有幾個人能夠享受這份閑適?
踅身回來,到橋邊,上面的車流滾滾,自行車道上電動車焦躁地鳴叫聲尤為刺耳。我的心里一下子就躁動起來。我自己的經驗,在滾滾的車流中,人是很難保持自己的節奏,被四遭催逼的,你便不由自主地跟著躁動起來,激起爭競之心,前面有個縫隙都會鉆進去。更何況被算法驅動的外賣騎手們,奔突猶如亡命。
這樣想著,穿過橋下,心里不由地想到下周的工作,項目啦、預算啦、PKI、職場老黃花之類念頭閃過,面無心賞景了。
前面一條岔路拐到上面是二環輔路,過天橋騎了車就可以回家了,忽見前方十幾步岸側停著兩臺電動車,兩個穿黃標外套的年輕騎手倚在欄桿正專注地垂釣,看起來十分放松。我走過去忍不住問一句:跑單高峰期你們不去賺錢?!
臉上長滿青春痘的小伙子羞澀地笑笑:跑單的時候有的是,不用發愁;想釣釣魚就來了,不然人像機器一樣活著有啥意思!
我聽了,不覺呆了半晌;人固然被時代和環境裹挾著,不得不妥協和做出改變,然而并非意味著自己不能做出選擇。至少可以盡量地保留自己的一些東西。
人間四月,讓人感受到美好。在日復一日的奔忙中的記憶里有了一抹亮色。這也許就是生活的深度。
我們不能停下腳步,但也許我們可以放慢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