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43歲到72歲,任正非幾乎24小時全天候開著機,每年超過1/3以上的時間在路上,包括旅途中、飛機上,奔忙在世界各地。他有著強烈的憂患意識:“我天天思考的都是失敗,對成功視而不見,也沒有什么榮譽感、自豪感,而是危機感?!彼麑θA為員工說道。而正是這種憂患意識,逼迫任正非不斷思考。
任正非是低調偏執的狼王,又是居安思危的惶者,他的這種“惶者才能生存”的意識也來自于他的生長環境,出生貧寒的任正非,和同時代的人一樣,沒有任何背景和關系。雖然是農村家庭,但父母仍堅持省吃儉用的供他讀書。(任母生前曾一直為任正非存錢,以待華為不行的時候救他)言傳身教,使任正非同樣遺傳了父輩人的優良品德,也是因為有了這種意識,華為才能一路高歌猛進,創造著各種各樣令人瞠目結舌的商業神話。
縱觀歷史,許多名人也提倡這個觀點,孟子曾經說過:生于憂患而死于安樂,北宋的范仲淹也曾說過: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憂患意識是指在平安優越的環境下,要想到患難困苦,居安要思危,防患于未然,有了這種意識,我們就能求生,就能發展,就能立于不敗之地。不論個人還是公司,大家都應該具有憂患意識,未雨綢繆方能隨機應變,今天多一點憂患,明天就多一份歡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