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末終于盼來了燦爛的陽光,看到滿大街的黃、橙共享單車,樂媽也特意下載了OFO,準備騎車去稍遠一些的南海子公園觀鳥。誰知出去圍著小區轉了大半圈,路旁停的自行車中,卻沒找到幾輛小黃車,看到的第一輛沒鎖,樂媽不敢動,后來好不容易看到一輛鎖上的,可是二維碼和車牌號都被刮了,沒法用,只好繼續走,快到博大公園門口才看到一輛可用的,不過,都到公園門口了,進去轉轉算了,南海子下次再去吧。(第一次想體驗OFO感覺不太方便,有些人素質確實有待提高。)
樂媽依然期待能偶遇“小翠”(普通翠鳥),轉了兩圈也沒尋到,倒是隨處都可聽到白頭鵯那如口哨一樣嘹亮而婉轉的歌聲,轉到一片小樹林時,白頭鵯的歌唱此起彼伏,可惜只聞其聲,不見其影。突然樂媽聽到幾聲很低沉的咕咕聲,看來附近有珠頸斑鳩,尋聲找去,果然看到三只珠頸斑鳩(可見樂媽聽音辨鳥的水平也提高了)。
珠頸斑鳩俗稱“野鴿子”,最顯著的特征是后頸有寬闊的黑色,布滿以白色細小斑點,像許許多多的“珍珠”散落在頸部,因而得名“珠頸”斑鳩。
樂媽在博大公園倒是常常遇到珠頸斑鳩,只是它們警惕性比較高,好幾次樂媽剛舉起相機,它們便倐地一下飛走了。這次三只珠頸斑鳩悠閑自得地邊走邊在草地上覓食,樂媽抓住寶貴的機會盡情地拍著,直到它們飛到樹上,又悄悄地跟過去。大概是吃飽了,它們愜意地站在樹枝上,享受這難得的好天氣,其中一只比較活躍,一會兒望望這邊、一會兒看看那邊,另外兩只靜靜地看著遠方。后來樹叢中又有兩只珠頸斑鳩飛上樹枝,還有一只斑鶇不知從哪兒飛過來,站在枝頭隨風搖曳。
后來還碰到一只珠頸斑鳩在樹叢中梳理羽毛,又是一通狂拍,可惜有樹枝擋住,色彩有點失真,不過別有韻味。
拍鳥真是消磨時間最好的方式,一晃差不多過了一個小時,樂媽得趕快回去做飯,只好收工。這次雖沒騎上小黃車,卻拍到了珠頸斑鳩,生活常常就是這樣,計劃趕不上變化,順其自然,根據情況及時調整,也許會有意外的收獲。
溫馨提示:拍鳥時要注意不要打擾鳥兒,尤其不能為了拍攝不同姿勢,故意去驚擾它們。
珠頸斑鳩主要特征:頭為鴿灰色,上體大都褐色,下體粉紅色,后頸有寬闊的黑色,其上滿布以白色細小斑點形成的領斑,在淡粉紅色的頸部極為醒目,尾甚長,外側尾羽黑褐色,末端白色,飛翔時極明顯。嘴暗褐色,腳紅色。
以前還看到過山斑鳩和火斑鳩,最明顯的區別就是看頸部,珠頸斑鳩的后頸有一大塊黑色領斑,其上布滿白色或黃白色珠狀似的細小斑點,山斑鳩后頸則是黑白相間的條紋,火斑鳩后頸只有一條黑色領環,另外還有灰斑鳩也比較相似,后頸有黑色領環,環外有白色羽毛圍繞。
2015年暑假參加神農架生態假期時,指導老師小龍老師還教了大家如何辨別飛行時的珠頸斑鳩和山斑鳩,也許看不清頸部的區別,可以從尾部看,它們飛行時尾部有一道白色的弧線,不過山斑鳩的弧線是完整的,而珠頸斑鳩飛行時尾部的弧線中間有缺口,剛好一分為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