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莔莔有神
最近最大的一個感受是,并不是捧著一本書從頭翻到尾就叫讀書。
一來是不管是朋友圈還是現實生活中,總有人以“1個月讀完10本書”或者“1年看完100本書”自鳴得意,甚至有些網紅以此謀生(不要問我是誰,我壓根記不住是誰),對待這種讀書方式我只問兩個問題:①請問讀的都是什么書?②請問讀完這些書之后可以吸收什么精髓?引發什么思考?
如果只是把暢銷書排行榜刷一遍來回答問題一,再把暢銷書書評刷一遍來回答問題二,這個人便可以拉黑了。(最近開始使用“不看他的朋友圈”功能,感覺開心多了)
二來則是自己,對待讀書這件事很容易犯兩個錯誤:一個是囤書——買書跟買衣服一樣喜歡屯,時間長了給自己徒增煩惱;另一個是即便我也會畫腦圖寫讀書筆記,但時間長了還是會忘,即便看腦圖也想不起來書的全貌。
本來讀書的時間就有限,如果讀書效率還這么低就太可怕了。最近讀奧野宣之的《如何有效閱讀一本書》,發現好的讀書方法真是能讓人事半功倍。比照書中提到的讀書方法,我打算對自己的讀書方法進行一輪優化。
STEP 1
分析問題
首先拆解下我遇到的這兩個問題。
我的第一個問題其實是讀書目的不明確。回憶自己的選書決策,其實最常見的就是被各種書單洗腦。看到別人推薦了一本書好像不錯,就買一本屯起來,事后才發現自己似乎興趣也沒有那么大;到了電商平臺看到某本書排在暢銷書排行榜第一,既然排名這么靠前應該沒什么問題,下了單才發現跟自己想象得不太一樣。
暢銷書排行榜也并不一定沒有好書,然而被暢銷書排行榜洗腦下了單,就像看到一件漂亮但是不適合自己的衣服一樣,買了以后就成了雞肋——沖動讀書和沖動消費一樣可怕。讀暢銷書最大的問題是這可能并不是你需要讀的書。
我的第二個問題是沒能好好吸收書中的精華。即便是讀書讀了好幾遍,最后還是沒有徹底消化一本書。這應該是最常見也最讓人頭痛的問題了。我平時讀書的習慣是先略讀一遍,再精讀一遍,第二遍讀的時候會拿熒光筆畫重點,兩遍讀完畫腦圖、寫筆記。即便是這樣,時間長了還是會忘記,拿起一本以前讀過的書,大腦里一篇空白。究竟怎么做才能更好地消化書中的信息,讓讀書發揮更大的效用?
STEP 2
對照比較
針對我遇見的問題,我打算和《如何有效閱讀一本書》里面提到的方法比較看看。
《如何有效閱讀一本書》中把讀書分成了4個階段:選書——買書——讀書——記錄。從選書階段就給我樹立了一個新觀念:讀書這件事也要和目標管理聯系起來——這大概是這本書給我帶來最重要的啟迪。讀書和做其他事情一樣,如果目標不明確,讀書的效果就大打折扣。那么該如何使用目標導向去選書?
使用目標導向去讀書,首先是要確認讀書是出于自己的真正訴求。我相信一個心智成熟的人,都懂得通過讀書的途徑去彌補自己的短板或者拓展新的領域。比如最近在工作上發現對數據處理的工作不到位,那么就需要數據分析相關的書;比如最近想精深下業務,那么就去自己業務所在的行業所通行的讀物;又比如我最近想惡補一下神學相關的常識,那就需要從經典入門的書目里挑。
如果你暫時沒什么想法,那么你需要的是在平時收集“讀書需求”,建立自己的“讀書需求池”。和同事聊天、或者看到某篇文章時,發現某個點正巧是自己也想要了解的,就記錄下來,從自己的“讀書需求池“里找優先級高的方向先研讀。
《如何有效閱讀一本書》中提到選書的第一步是制作一份購書清單,購書清單需要包括書名、出版社、備注等信息,通過這樣的過程,可以幫助自己意識到”為什么要讀這本書“。同時,不是任何一本書都值得你記到自己的購書清單上,如果你進行了這樣的動作,就已經淘汰掉了一批不值得記錄的書。購書清單的另一個好處是,列出自己需要的讀書清單,掌握讀書的主動權。
而具體到了讀書這個層面,《如何有效閱讀一本書》的作者奧野宣之提出的讀書方法是寫讀書筆記。奧野宣之在日本被稱作“筆記本作家”,就是因為他提出了一整套通過寫筆記解決問題的方法論。對于讀書來說,他在書中提到:讀書筆記改變讀書方法,在讀書的時候,就想著以輸出思想為前提,就會有意識去思考。讀書筆記是一種升華工具,可以讓讀書活動完成從生搬硬套到獨創思維的飛躍。
一本書的讀書筆記應當包括如下內容:①基本要素:寫讀書筆記的日期、書名、作者名;②對自己來說重要的內容(摘抄);③自己對這本書的感想(評論)。其中,摘抄可以幫助我們加深對書的記憶,也可以加深對書的理解;評論則和摘抄并行,想到什么都可以寫下來,不放過每一段和書中文字產生的共鳴。不要因為覺得自己寫的評論不夠好就不記錄,其實比起摘抄,記錄下自己當下的想法才是最重要的,摘抄這一段文章的原因和自己當時的想法才是日后值得參考的重要資料。正如書中所說:讀書時獲得的感想正是原創思考源泉。
書中還寫到,通過寫讀書筆記,讀書已經成為一次成功的體驗,而做筆記的最后一步則是要把這次讀書體驗利用起來,將其轉變為自己的精神財富。這就需要重讀讀書筆記。在閱讀讀書筆記時,不僅比重讀一本書來得省時省力,更是對自己原先的思考進行再次加工,不斷地打磨自己思考的深度。
平時很多人會問如何才能鍛煉自己的思考力?如何才能讀懂一本書?解決這種問題其實沒有什么捷徑,只有一遍一遍地讀書,一遍一遍地思考。對于練習獨立思考力,任何可以讓你取巧的捷徑都是培養你獨立思考力的絆腳石。
STEP 3
尋找缺陷
對比奧野宣之的讀書筆記法,我發現自己遺漏了幾個問題:
①由于在最初制作讀書清單的時候就沒有目標導向,所以也就沒有帶著問題去讀書,更沒有以輸出思想為前提去思考;
②在制作筆記的時候,還是停留在了摘錄總結層面,而最關鍵的感想和思考部分卻沒有去完成;
③寫完讀書筆記就放下了,并沒有去溫習讀書筆記,更沒有對讀書筆記做進一步的思考,當然會容易忘記書中的精華。
這些很要命的紕漏,直接命中了我在讀書中遇到的兩個很要命的問題!
STEP 4
優化方法
根據《如何有效閱讀一本書》中的讀書方法,再結合自己的閱讀習慣,我重新梳理了下閱讀一本書該有的步驟:
在我原有的閱讀習慣基礎上,新的步驟強化了讀書目標的選擇和讀書筆記的制作及使用,正好彌補了我之前分析的兩個問題。以后讀書。就可以嘗試這個新的步驟了。
如果你也在閱讀中遇見了這樣的問題,那么同樣的方法可供參考。如果你也想系統地改進自己的讀書方法,那么建議你按照自己現有的讀書習慣,通過分析問題、對照比較、尋找缺陷、優化方法的流程,定制出適合自己的讀書方法。
2016.07.13
莔 莔 有 神
互聯網產品專欄作家,愛好是女性視角看產品,產品思維看世界。
文章主要寫產品設計、自我管理,以及產品狗的生活片段。
總之,愛寫啥寫啥,圖個開心,希望你也能開心地有收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