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0月28日? ? 星期六? 項城中專
? ? ? ? ? ? ? ? ? 百善孝為先
? ? ? ? ? ? ? ? ? ? ? ? 15秋音樂? 史可可
今天中午,我們全班到校門口集合。在班主任的帶領下,我們走著去公園看表演,雖然天氣很燥熱,但我們仍然頂著著火辣辣的太陽觀看別人的精彩表演。
整個表演讓我感觸最深的是一個小品,名字叫“百善孝為先”。講述的也正是我們生活中的常見的事情,一個平常家庭里的最突出的媳婦和婆婆的事:這天正是這個兒媳婦的娘家爹來女兒家,女兒和女婿給他過生日。而她婆婆沒面了叫她換面她卻不換,還說了好多不好聽的話,還說“讓婆婆自己湊合一下,一頓飯不吃又餓不死”。過了不一會兒娘家爹來了,又是肉又是蛋糕。兒子不讓她露面叫她在廚房里吃一點,兒子說“就算天塌了也不讓她出來。”當兒子和媳婦敬酒給娘家爹過生日的時候,她婆婆出來了,說“今天也是我的生日,你們知道不知道”。而當娘家爹聽到自己的女兒的婆婆說的話,頓時,把桌子都推倒了,扇了女兒一巴撐。兩個孩子都跪在地下,聽娘家爹的教誨,承認自己的錯誤。(楊老師點評:此處老師認為,這個地方應該是這個小品的高潮,也是讓人震撼的地方。可以著重強調一下這個女兒的父親知道這件事情之后,父親的的語言、表情,再結合你寫的這一個動作描寫,就更真實了、更讓人震撼;還有兩個孩子跪在地上,聽他父親的教誨,他們肯定也有相應的表情、語言和心理,也可以著重強調一下。照樣前后對比,再加上今天是中國傳統的節日“重陽節”,也叫“老人節”才能讓讀者想象當時這個環節激烈的場面。這樣這樣一個鮮明的對比和場面描寫,為下文引出中華傳統美德,還有在場的觀眾尤其是父母們的表表現做了水到渠成的鋪墊。)
從古到今“百善孝為先”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就算一個人再成功,如果不孝順,那么也稱不上一個真正的成功人士。這個故事告訴我們:要把孝放在首位,當時現場挺震驚的,我看到在旁邊的那些父母們眼睛通紅,有的眼淚也掉了出來。其實,父母要的并不是你有多成功而是做子女的能抽空多陪陪她們,這就是父母內心所需求的和最大的愿望。
今天下午,雖然買了點吃的并且也吃了一頓香噴噴的飯是讓人開心的,但是心里最充實的收獲就是節目“百善孝為先”。
楊老師點評:
可可,這次的小作文讓老師比較意外。意外什么呢?記得敬杰那篇文章發出來之后,我說敬杰是到目前為止,小作文字數寫的最多的。沒想到當你的文章發給我的時候,你的文章竟然有600多字,頂上我們平時寫的一篇大作文了!同時相比著你上一次的小作文,要多了好多字哦。
這說明什么呢?說明老師說的話你們是放在心上的,老師真的很謝謝你們。同時我感覺,可可寫這篇文章為什么能寫這么多字?是因為內心里確實有感而發、有自己的真情實感,跟這個小說演的主題產生了共鳴。
為什么呢?
一是,父母跟孩子之間的這個話題,很容易打動人。
二是,今天剛好是一年一度中華傳統節日“重陽節”,現在也叫“老人節”。重陽節以前,更側重于親朋好友回家團聚、吃飯。后來之所以也叫“老人節”,就是基于現代社會青年都很忙都在四處奔波卻在家的時間比較短,而好多老人一年到頭自己呆在家里邊兒卻都沒有子女的陪伴,甚是孤獨和想念子女,目的就是提倡青年人在這個節日的時候時能多抽出時間回家去陪伴一下自己的父母,哪怕就是僅僅吃一個飯、說一會兒話聊一會兒天都是好的……
三是,我覺得可可肯定也是一個在家特別乖,特別孝順,特別能體諒父母辛苦的一個女孩。因此情到深處,自然想到自己的父母,所以就有很多話要說。這就是原汁原味的具有真情實感的寫作。
講到這兒,大家有沒有發現,其實寫作并不像我們說的那么難?你看到什么就寫什么,你想到什么就寫什么,你說什么就寫什么。看著寫著,想著說寫著,說著寫著自然一篇文章就就像涓涓細流一樣出來了。
因此,可可這篇文章字數才能寫的那么多,并且寫得特別好。
好在什么地方呢?
首先我覺得可可選材選的特別好。
為什么她能對百善孝為先這個小品這么感冒?
可可一定是個心中有愛的女孩子。
因為可可心中有愛,所以她對周圍那些能打動人心的故事,才有了自己的感覺和關注。
因為可可心中肯定非常深情的愛著自己的父母,所以她才對這個小品有自己的思考和關注。
因為可可心中有愛,所以她才會被“老人節”這個節日和這個“百善孝為先的小品”所打動、所感染。
因為可可心中有愛,她美麗乖巧又耐看的樣子讓人越發覺得與眾不同。可可,初看起來是一個很平凡的女孩兒;但是如果你仔細看的話,她的臉長得是很精致的:小小的個子,柔弱的身材給人一種想保護她也不忍心批評的感覺;古銅色的鵝蛋型的臉龐給人一種活潑健康的感覺;眼睛烏黑發亮,晶瑩剔透給人一種非常精神的感覺;頭發長長的、烏黑又發亮像瀑布一般柔順,讓我想起了小的時候有一首歌《小芳》……在我看來,可可是個古典美女,她的美是如大詩人李白說的“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的天然美。
其次,這篇文章思路特別清晰。
文章分為四段,第一段交代了事件的人物、時間和地點;第二段主要詳細敘寫了自己印象最深刻的節目“百善孝為先”的起因、經過和結果;第三段寫了自己看到這個節目之后的感受和想法;第四段,再次強調今天最大的收獲就是看了這個節目。
再者,可可邏輯思維能力非常強。
而邏輯思維能力主要表現在觀察能力、語言組織能力。
如果她沒有仔細觀察,她不可能知道整個小品的故事情節;如果沒有仔細觀察,她不可能小品中每個人物說的什么話都記得很清楚……
如果說故事情節大家一看都能明白,但是很多人看到的東西未必能夠說出來,更別說是寫出來。但是可可卻能把自己看到的東西,清清楚楚的、有條理的、有順序的寫出來并且還不是機械的復述。
而這些都得益于它有較強的語言組織能力。
葉圣陶先生說,原組織能力的具體表現就是要對自己所寫的那個重點材料進行篩選、排序、補充。
其實就相當于在寫作之前,在腦袋中或者紙上列了一個提綱。因此希望可可以后在寫作之前,能繼續保持列提綱的好習慣。
最后,如果從讀后感的這個角度來說,可可也是做得比較好的。
我相信可可應該是看了唱唱寫的《八女投頭》那個讀后感,在那篇文章中,我們講到讀后感一般有三個部分:先是整體概括所看到的節目的內容,然后選擇其中一個你認為最重要的、印象最深刻的、最有感想的部分進行敘述內容和發表自己的感想;最后要把最重點的這個部分聯系現實生活實際去說明自己的想法。當然這個現實生活實際包括自己的、他人的或者社會現象的。
可可的這篇文章,一共四段,前三段剛好分別對應以上三部分。
這說明什么呢?說明可可是一個善于學習和吸收別人經驗的一個學生,學以致用能力非常強,希望以后不斷堅持這樣好的學習習慣。
老師還知道可可是一個特別能聽得進老師的建議、特別上進的學生。
記得有一次,文言文分任務,然后到你了,你自己不敢起來,還讓同組的同學有點生氣。后來課下老師給你建議:你如果真的是不會,你可以求助同組會的同學,要善于跟同學交流合作;你也可以找會的同學給你講一下,然后再通過自己的嘴說出來。一定要通過自己的嘴說出來去完成任務,這樣的話自己的膽量、勇氣和學習能力才能不斷提升……
等到第二次講下篇文章分任務的時候,可可,果真勇敢的自己站起來了完成自己的任務并且完成的質量特別高。老師真的是當時很為你開心,你因為你勇敢的邁出了第一步。
可可,你要相信世上無難事,只要肯班肯攀登。
呵呵,你要相信:只要你想學習,方法肯定有很多種;如果你不想學習,借口也有很多種!
因為你的表現,老師看到了你是一個善于學習不找借口的學生。希望你繼續加油,希望看到你更棒的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