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朋友圈都在轉一篇文章:《“多重職業”成為全球新趨勢》。文中提到歐美國家和國內一線城市開始涌現出大量的斜杠青年,即多重職業身份的人。他們在介紹自己職業的時候常用斜杠符號“/”來分隔不同職業,所以被稱為“斜杠青年”。
作為一名創業狗/公眾號作者/職業規劃師/社群活動達人,我自己就是一枚典型的斜杠青年,身邊也是一幫斜杠朋友們。
這篇文章出來的時候,我發現一個很有意思的現象。朝九晚五做著同一份工作的朋友們都像發現新大陸一般瘋轉這篇文章,而我和我的斜杠朋友們卻反應淡淡。不是因為我們自視甚高,而是因為已經融入我們血液里的東西實在沒什么值得驚奇的。
倒是想給轉發的朋友們提個醒兒:不是你轉發,就能成為多重職業的人。而擁有多重職業身份,也并不如你想的那么輕松簡單。
雖然斜杠青年的多重職業不盡相同,有些看起來還跨界得離譜。但是仔細觀察,你會發現他們都有鮮明的共同特點:
1、好奇心強
我認識一位快消界美女Fairy,奔四的年齡皮膚依然吹彈可破,讓人好生羨慕。偶然的機會她接觸到瑪雅歷法、阿法氣(Alpha Chi)、身體能量風水等常人很少接觸到的神秘學事物。開放的心態和強烈的好奇心驅使她不斷深入了解和學習,如今她在全國各地開設水晶礦石療愈課程。
從快消到神秘學,Fairy的故事極好地詮釋了斜杠青年的好奇特質。當斜杠青年接觸到新鮮事物時,他們不會因為不能理解而將其拒之門外,甚至評頭論足,也不會因為新鮮就輕易全盤接收。而是保持開放心態和審慎的好奇心去了解和研究,從而抓住上帝為自己打開的驚喜之門。
說到開放心態和好奇心,不得不提另一位元老級別的斜杠青年--李笑來,GRE名師/暢銷書作者/互聯網玩家/比特幣首富/社群經濟大神…….當大部分還在比誰twitter粉絲多的時候,他反其道而行之,關注了一萬八千人。然后搞了一個大屏幕分成幾欄顯示他關注的信息流。2011年3月的一天,一篇題為《一個虛擬貨幣超過一美元價格》的文章吸引了他,好奇心開啟了他比特幣首富之路。
2、學習能力強
我另一位斜杠朋友是職場媽媽婭婷,她的本職工作是通訊工程師。在給寶寶選擇保險產品的時候,接觸到保險經紀行業,被保險經紀的理念所吸引,開始兼職做保險經紀人。半年的時間,從兼職小白到兼職萬元戶,帶她的師傅直呼不可思議,同事稱她為”女戰神“。
她自己卻說:我哪里是什么戰神,我只不過是多做了一些事情,做得比較勤奮、有悟性而已。
除了婭婷之外,我身邊所有的斜杠朋友都是學習能力極強的人。對,是所有!沒有例外。斜杠青年不可能不學習就hold住多重職業,玩轉多種角色。
進入一個全新領域,他們都是從零學起。四十多歲的家庭主婦學習寫公眾號文章介紹自家產品;85后小夫妻學習90后的社群玩兒法發展他們的伙伴事業;美術專業的大四學生學習心理學以提高自己的管理能力打理他的外賣小店……
在你艷羨多重職業人豐富多彩生活的背后,都是從0到1,從無到有的蠻荒耕耘。
3、共享意識強
“凡有的,還要加給他,叫他有余。凡沒有的,連他所有的,也要奪去。”
引自:《新約》馬太福音第十三章
因為組織社群線下活動的緣故,我經常會邀請斜杠朋友來分享。他們都會傾囊相授,而并不擔心被抄襲或者被模仿。這跟公司格子間里因為害怕自己被超越,就扭扭捏捏不愿意教實習生”Excel怎么合并的小技巧“的匱乏心思完全不一樣。
對斜杠青年來說,他們配置高級別的好奇心,自帶超強的學習力,走哪兒都是戰斗力。他們的內心因充盈而強大,也因強大而不可替代。他們的技藝因分享而純熟,也因分享而收獲更多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