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你有沒有聽說過“安慰劑效應”,是指醫生給病人服用一些實際上并沒有任何藥效的淀粉藥片或注射生理鹽水,由于病人相信治療有效而病癥得到舒緩的現象。現代醫藥學在測試一個藥物是否具有切實的療效的時候都會設置安慰劑對照組進行雙盲測試,只有當這種藥物起到比安慰劑更好的作用時,才能證明這種藥物是切實有效的。
哈佛大學的幸福課里面也有提到這樣兩個實驗,體現了“相信的力量”:
1. 選取了一些對某種物質過敏的人,在他們的左手臂涂上致敏物質,右手臂涂上甘油,但是卻告訴受試著他們右臂上涂的是致敏物質,結果受試者右臂起了小紅疙瘩。
2.將微量的催吐劑藥物給有孕吐反應的孕婦吃,告訴她們是止吐藥,結果她們的孕吐反應減小了。
這么說來,很多沒有實際用途的產品起到的都是安慰劑作用了。當你把某種產品和特定的美好的感覺鏈接起來的時候,這個產品就達到了它的功效了。
很多暢銷的產品往往都是通過廣告給大家創造了一個特定的應用場景,喚醒了某種美好的感情:
鉆石恒久遠,一顆永流傳——象征堅定的愛情的鉆石,人人求婚的時候都需要。
收禮只收腦白金——孝敬爸媽,必須從關心他們的健康開始啊。
閨蜜失戀了?幫她敷張面膜安撫一下。
怕跟不上時代?你需要終生學習。
不管有效無效,這些精明的商人給我們提供了一個又一個“解決之道”,安撫著我們的焦慮,操控著我們的錢包。
安慰劑效應這么管用,我可以去哪里弄點來吃吃?
還別說,真有人做這種生意。Robert Richman 開發了一種叫Xpill的藥丸——一種完全沒有藥效的淀粉藥丸,它唯一的作用就是你賦予它的作用。它還有一本很詳細的使用手冊,教你如何賦予它你需要的力量。90天的套件售價997美元。即使知道是安慰劑,還是有許多客戶反映靠它得到了自己想要的力量。
常常安慰,偶爾治愈。相信的力量如此強大,可我們常常寧愿相信別人而難以相信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