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在歲末
? ? 明天就是2023年的最后一天,霧霾籠罩,生活似乎和天空一樣等待著陽光照亮。《南方周末》獻給這一年的兩個字是——不惑:讀懂永無止境,不惑則是一種狀態。
? ? 四舍五入,已然也到了不惑之年,思維的困頓從未停止,也正因如此,從未放棄對光明的等待。
關于遺憾
? ? 那一天,地鐵奔波于杭城,急匆匆地往返,突如其來的大雨磅礴宛若沉重的黑色幕布壓得人喘不過氣,沒有隨身帶傘的習慣,時間禁不起耽擱,深呼吸一口,義無返顧地沖出地鐵站,地面的濕滑始料不及,一下便摔了個人仰馬翻,只覺身體某個部位傳來一陣鈍痛,想要立刻起身,卻僵硬得像一條冷凍的咸魚。狼狽,委屈,無助……以及腦子里盤算著的一件又一件等著我去處理的事情,我想那一刻,我臉上流淌的一定還有淚水。一雙并不有力的手在試圖攙我起來,抬頭看到一張樸素清淡的臉,是一位不那么年輕的女士,不知道是自己的身體逐漸恢復了力量,還是她那瘦削的身軀傳遞給我精神上的慰藉,我起身準備去前面路口打車。
? ? 她打開了手中的傘,和我一同肩并肩走到了有擋雨板的公交車站。直到她原路折返,望著她的背影,我才發現,我們竟然沒有說一句話,傾盆大雨砸向地面的聲響顯得那么有侵略性,原本顯得尷尬的互相沉默反倒合情合理。
? ? 她,慢慢淡出了我的視線消失在匆匆的人流中。她,平凡到在這一片灰色中難以辨認;她,又珍貴到將會成為我生命中永遠不會褪色的那粒珍珠,即便滿地魚目,依然掩蓋不住歲月里熠熠生輝的光華
? ? 原本,我總是覺得遺憾的,該說一聲謝謝,道一句珍重,而如若把這份意象的唯美刻畫得逼真寫實,或許才會變成真正的遺憾。
? ? 這一年,有錯過,有悔不當初,有來不及告別,也正因有了那么多遺憾,才能沉淀成歲月里的溫柔,“不可說,不可說,一說即是錯”,而這份“不可說”才讓生命有了五味雜成,有了酸甜苦辣。
關于憂慮
? ? 人類自我保護的方式有很多,恐懼,憤怒,示弱,憂慮,它們或是警示你危險即將到來,或是讓你看起來強悍得不容侵犯,或是讓一些即將傷害你的人心生憐憫,又或是調動身心,為了規避近在咫尺的痛苦而讓自己作出積極地改變。當井井有條的生活秩序被打亂,當你以為絕不會出問題的人和事突生變故,你還來不及開啟防御機制,就灰頭土臉敗下陣來。
? ? 而大多數憂慮的來源都是與自己無關的外在因素,自己是由得自己的,可控,可知,可以預判能或不能,除此之外的任何,都是無形而無常的。當你在乎的人觸碰了你的底線,當你要臨時接受一項毫不擅長的工作,,當原本可以幫你的人突發疾病,反過來需要你施以援手,當一切不如你所愿的事情在不合時宜的機緣下發生了,于是焦慮,憤怒,難以置信,手足無措。
? ? 更重要的是,我們會陷入深深地自責,似乎憂慮是懦弱,是無能啊。何須粉飾呢?畢竟終究都會建立新的秩序,痛苦無法規避,卻也是可以一定程度地得到療愈的?!坝蓯酃噬鷳n,由愛故生怖。”該慶幸心里還裝著很多人,很多事,“若離于愛者,無憂亦無怖。”對于憂慮,不是讓自己不去愛,不去“關心”,而是正視一切秩序中的無常,正是這些憂慮,指引著你不斷精進,不斷在無常中建立全新的有常。
關于困惑
? ? 母親述說著她的一些煩惱,歸根結底是人與人之間的差異,她有自認為無懈可擊的公平,言談之下,自是挑不出半點毛病,因為她有自己獨一無二的描畫半生的生命軌跡,一些事情的發生,在她這條生命軌跡中會自動生成一個標準答案,精確,且唯一。她自然是對的,可是她忘記了,這個世上,只有一個她,除她以外的其他每一個人,也都有自己的軌跡,自然便會有他們自己的標準答案。
? ? 更年輕的時候,我似乎也是眼里揉不得沙子的,非黑即白,愛憎分明,我以為裝扮成“真善美”的化身四處發光發熱,那才是博愛眾生。越是如此,困惑越多,很難接受那些“不同”,同一個世界,不同的人生態度;同樣的過程,截然不同的結果,因為種種疑惑,便困頓不前。然而,真正的大愛是“真心應物,不生分別”的,內心的疑惑難道不是因為自己抱著一顆“分別心”而耿耿于懷嗎?誰說“可恨”之人沒有“可憐”之處呢?所謂“可憐”,未必是同情強忍,更該是悲憫憐惜,“可恨”的不善、不忠、不義,不是由所受的苦釀成的嗎?有多“可恨”,就有多痛苦啊……
? ? “不惑”可以是一種狀態,但絕不會成為我孜孜以求的理想。生命需要一些“惑”,疑惑,困頓是能幫助你認清自己,認清世界的,乾坤大地,日月星辰,森羅萬象。愿時常有“惑”,時有時新,時新時解。
? ? 快新年了,好好收拾一下心靈的空間,騰一分空隙,留給更好自己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