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事》這本書是馮唐首部管理著作,2019年5月出版的,主要內容是解讀曾國藩的成事學。這本書讓我感悟最深的有三點。
1.見:爾憚于作文,正可借此逼出幾篇。天下事無所為而成者極少,有所貪有所利而成者居其半,有所激有所逼而成者居其半。
第一句:怕什么,就做什么。
第二句:事情能做成,要么是因為有利益,要么是因為被強迫。所謂無為而成,無心而成,都是瞎扯。
曾國藩教子,凈說大實話。
判斷一個事兒能否成,三原則:
一、讓不讓干?
二、會不會干?
三、想不想干?
想干的主要原因有兩個:有所貪有所利,做好之后,有權錢色在等著你;有所激有所逼,做不好,輕則沒飯吃,重則沒命。
感:面對麻煩的時候,怕什么,就做什么,迎難而上。就會覺得麻煩也不過如此,也沒什么可害怕的。
思:判斷一件事能不能成 1.看國家政策是否支持這件事,如果國家政策禁止這件事肯定是干不成的。2.你自己是否會干這件事,如果不會干,找會干這件事的人做也行。 3.想干這件事會持續(xù)的行動,不想干這件事會找很多理由。
行:碰到不想干且比較重要的事 要想一下做成這件事會有什么好處(利益),不做這件事會有什么壞處(損失)。
2.見:天下事一一責報,則必有大失望之時。
做事求回報,肯定要失望。
有回報的,十件事沒有一兩件,按這個比例去預期,不容易失望。
感:經(jīng)常聽到這樣一句話,有付出必有收獲。實際情況是付出了,需要很長時間才能有收獲,因為存在滯后效應。
思: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不思八九,常想一二
行:有付出不一定有收獲。有時候做了十件事,其中有回報的,也就1-2件事,莫問收獲,但問耕耘。
3.見:天下事未有不從艱苦中得來而可久可大者也。
容易的事,都是小事。
大事、長遠的規(guī)劃,都難做。
難做的大事,艱難地慢慢做,一定有可以做成的那一天。
不難,不做,永遠不成。
感:容易的事,大部分人都能做,價值也不是很大,所以是小事情
思:天下所有的大事都是一件件小事組成的。只要我們把一件件小事做好了,大事自然就成了。圣人總是把事情分解成小事去做,容易的事情也去分解出來。所以每一件事情對于他來說都是一樣,分解到極致,心往事情去執(zhí)行。
行:把大事分解成小事,慢慢來,持續(xù)的去做,事情總會有做成的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