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猶豫期
我是在10月24日報名截止日晚上才決定報名加入行動營的,差不多晚上10點加了班長微信,然后開始寫申請資料,10:52完成報名。
我之前為什么不想?yún)⒓樱?/p>
001因為感覺目前的工作、生活已經(jīng)很忙了,我連小灶群都很少參與,哪里還有時間參加行動營呢?
002我平時也很少閱讀,行動要求一天讀一本書,我根本就做不到!
我為什么又想?yún)⒓恿耍?/p>
001我反思了自己,當初為什么加入小灶群?我在小灶群是否有成長有收獲?答案我都不好意思說出口。可是為什么別人卻能通過小灶群得到剽悍成長?小灶群已經(jīng)接近尾聲了,我不想再虛度這段時光,我想要改變。
002其實我還是很擔心完不成任務,但是那么多的小伙伴都報名了,他們都那么有信心,也許行動營里有什么神秘的技巧或捷徑可以讓我一天讀一本書吧,那就進來試一試,試試又不會懷孕。
003因為奕晴那句“不談過去,重新出發(fā)”,給了我很大的鼓勵,我應該重新出發(fā),再拼一把。
二、準備期
距離行動營開營(10月28日)還有3天時間,其實我是有計劃提前看書做儲備的。我在24日的晚上開始從家里翻書,家里的書有不少,大多是中外文學名著、國學、哲學類的書,不適合輸出。之前想學習思維導圖,正好買了一整套東尼博贊的開發(fā)大腦系列的書,然后第二天中午利用午休時間又在網(wǎng)上挑了十幾本書,組成了我的書單。25日晚上,我從《啟動大腦》開始閱讀,想著能否在開營之前提前寫好一篇,就可以在每天上午第一時間就打卡。
但實際上,讀第一本書的時候,我的速度非常非常慢,總是進入不了閱讀狀態(tài),因為在大學畢業(yè)后,我基本上一年讀不到一本書。我每天早上7:50出門,晚上8:30到家,上班時間不能做跟工作無關(guān)的事,我發(fā)現(xiàn)我根本就適應不了讀書的節(jié)奏。那兩天我特別緊張,群里開始自我介紹、開始分排分班、開始嘗試打卡錄音,還有宣誓,這些都讓我更加焦慮。我在排里問大家打算如何安排閱讀時間、如何完成打卡,企圖找到我期待的捷徑,有人說要抽空看電子書,有人說要白天抽空寫一寫以免晚上時間太趕。我失望地發(fā)現(xiàn)根本就沒有捷徑,只有班委們說要甩鞭子!
我真的很想反悔,很想退出,好幾次想偷偷跟班長說要放棄,焦慮地連午睡都睡不著。不過后來還是沒那么做。第一本書在緊張中斷斷續(xù)續(xù)地花了10幾個小時才看完,然后掐著打卡的時間勉強完成了輸出任務。
三、適應期
10月29日是周日不用上班,我稍微沒那么緊張,但也不敢松懈,早上7點就起床看書(以前的周末我都要睡到9點以后),第二本書選的是《快速閱讀》,沒錯,這正是我需要的,然后我如饑似渴地從頭到尾看了一遍,花了6個小時才看完,然后又花了2個小時趕在deadline前完成了打卡。但是不同的是,這次,我真的學到了一些快讀閱讀的技巧(詳見該書的分享)。
第三天又是周一了,接下來我可沒有這么長的閱讀時間了,我能利用的只有早上的時間了,于是我提早半小時起床看書,把午休時間壓縮到只有15分鐘,中午就有半小時閱讀時間。這次的書是《博贊學習技巧》,跟之前的內(nèi)容有關(guān)聯(lián),屬于主題閱讀,看起來也快些,再運用快速閱讀技巧,這次我花了2.5小時看完書,然后留有2個小時的輸出時間,比較寬松地完成。
接下來我又提早了半小時起床,然后閱讀時間基本保持在2.5-3小時,之后輸出10收獲,慢慢地適應了這個節(jié)奏。
四、改變期
到了第七天,因為前一天發(fā)生了些事情快2點才睡,第二天沒法早起讀書,同時中午閱讀的時候又犯困,索性就去午睡了。相當于白天是完全沒有閱讀的,本想利用晚上加班的時間在公司看書,正好那天的事情又特別多。一直忙到七點半,離打卡時間只有3.5小時(含回家路途時間),我感覺到前所未有的挑戰(zhàn)。這時我想起之前跟班長交流的,一天一本書不是硬性要求,10條收獲才是要求,所以只要我能輸出10條收獲,就算只看了幾頁書也是完成了任務。多看書是為了讓我們有足夠地輸入,讓輸出的質(zhì)量更高。同時,我在心里一直默念先完成后完美。只要記住,我的目標是完成10條收獲輸出。首要任務是完成這個目標就行,我稱之為“任務閱讀法”。所以后來我專心投入書中,只看了一半100多頁書,就總結(jié)出了10條收獲,完成了打卡。
按著“任務閱讀法”,我又試了幾次,都能完成任務。所以后來無論出現(xiàn)什么情況,我都有信心能及時打卡。當然,這種方法也有不好的地方,就是我沒能看完整本書,不能把書中最精彩的部分分享出來,只是分享我看到的部分內(nèi)容。
完成是最低的目標,更完美、更高質(zhì)量輸出,才是我追求的。有時間的話我也會盡量多地輸入,對輸出內(nèi)容反復修改提煉,爭取盡最大的努力把10條清單寫好。但若是時間緊張,用“任務閱讀法”也能完成任務。
有個小插曲,就是在第14天的時候,我看了一本書——《專注,把事情做到極致的藝術(shù)》,內(nèi)容要么是腦神經(jīng)方面的知識,實在太專業(yè),要么是作者做的一些調(diào)查或者實驗以用來證明某個觀點或結(jié)論。我一直看到晚上9點,還是無法提煉出一些對我或是對小伙伴有幫助的知識(也許是我能力有限),然后我就果斷換了一本書——《高效15法則》,屬于“最佳”讀者分享的通俗易懂、方便總結(jié)的實用類書籍,然后我采用“任務閱讀法”及時地完成了任務。
四、收獲期
在剛開始進行行動營打卡的時候,因為時間和適應的問題,我除了每天剛回家的時候跟女兒抱抱親親來維持母女之情(其實不到10分鐘)外,其余時間幾乎是在爭分托秒地做任務,相當于都沒怎么管她。其實心里是很愧疚的,但是想著再難也熬過這半個月。
到了第八天,公公請的工人辭職了,然后公公婆婆兩個人每天得兩點半起床干活,晚上實在沒法帶孩子了,只能我接過來自己帶著玩。還好我那時已經(jīng)掌握了“任務閱讀法”,對于閱讀與輸出的完成把握比較大,所以花點時間來陪孩子還是能分配出來的。剛開始我會給她講故事,然后跟她講道理,說“媽媽在工作,要看書”,然后她就真的很配合在旁邊自己翻繪本或拼圖或畫畫,偶爾纏著我跟我聊幾句,或者讓我教她畫一幅。但是我如果嚴肅跟她說我要工作了,她又會安靜地自己“學習去了”。不像之前我?guī)龝r會一直吵著看動畫片、玩游戲、或者玩“爬山”、捉迷藏,反正是一些動靜很大不利于入睡的活動。就這樣持續(xù)了一個禮拜,一直保持這種狀態(tài),有時我寫著寫著,發(fā)現(xiàn)她已經(jīng)睡著了。我真是太開心了,天知道,之前要哄她睡覺有多么困難!
就在昨天,行動營結(jié)束,不用打卡了,我想著晚上可以好好陪她玩了,就沒再去書房開電腦了。洗完澡,她自己問我,媽媽你晚上還要工作嗎?我靈機一動,趕緊回答,要的要的。她說,那我們一起去書房吧,把我樂壞了。我想,以后我們晚上的相處時光就可以是一起看書或者畫畫、拼圖了!以前她可是要等睡前才看書講故事,然后講完一本又一本都不睡覺的!
五、總結(jié)
以上碎碎念了一大串,現(xiàn)在簡單總結(jié)一下我在行動營的成長與收獲:
1、人的潛力是無限的,困難遠沒有我們想象的那么強大,逼自己一把,踏出第一步,困難不攻自破。
2、不要妄想別人告訴你什么捷徑;自己去做,就對了;做了,自然有方法。?
3、不管何時上路,永遠都不會晚。
4、確定目標,直擊目標,先完成再完美。
5、學會“任務閱讀法”,從每本書中總結(jié)10條收獲,并運用,這本書也就有價值了。
6、系統(tǒng)閱讀法,建立相關(guān)主題知識的知識體系,不斷修正完善。(如果不是為了完成任務,個人比較喜歡這種閱讀方法)
7、在一定壓力與任務下,通過刻意練習,促進習慣地改變——改變了我的作息時間和閱讀方式。
8、父母是孩子最好的榜樣,好的習慣與生活方式,會潛移默化地影響、改變孩子,讓孩子也不斷地變好。? ? ?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