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切到1990年代末,大西北的夏天,和黃土坡上的野草一樣,干枯燥熱,農作物在這樣的環境下,收成甚微,無處不體現生命力的頑強。一方水土一方人,這樣的環境,造就了西北人吃苦耐勞,憨厚淳樸的性格。這里是西北的一個小村莊,改革開放的大潮還沒有卷到這里,這里的人還是靠天吃飯,老婆孩子熱炕頭。老漢已進入了耄耋之年,喜歡靠在墻根曬太陽,瞇著眼睛,顴骨高凸,褶皺縱橫。歲月在他臉上留下的痕跡,滄桑在他心里留下的烙印,已經沒有幾個人能懂了。當他把他年輕時經歷的事情講給孫子時,孫子似懂非懂,只是點頭應稱。老漢經歷過中國近代史中所有的變革,但他只是這個時代的受害者,沒有讀書,沒有接受過新思想的熏陶。這個時代給他的就是,做事不會拐彎抹角,與人不會處心積慮,性子耿直,一心一意務農。假如他生在南方,近現代史中的烈士,秀才等名詞,也許他會體現。
老漢很要強,也是個不知道享福的人。八十歲的他,還幫家里干活,一天出入在這個農家土院里,隨時可以聽到他的咳嗽聲或者喘氣聲,或者某個地方突然疼了發出的呻吟。四個孫子都在讀書,家中拮據,但他無能為力,年齡不饒人,他能為家里做的,就只有這些。
老漢養蜂養了一輩子,方圓幾百里,都有人知道他的蜂蜜是最好吃。他經常給他的孫子講,60年鬧饑荒時,他如何用蜂蜜拌樹皮沫吃。蜂蜜讓他的這個家庭,雖然日子苦,但是味道很甜。不知道從什么時候開始,他沒力氣爬上樹,收出窩的蜜蜂了;也不知道從什么時候開始,蜜蜂無緣無故的起蛆,無法存活了。也不知道從什么時候開始,他的身體一天不去一天了………
老漢的一生是在與時代的抗戰,與惡劣的自然環境抗戰中度過的。老漢活了八十八歲……
逝者已矣,生者如斯。他的一生影響了后代,四個孫子已經走了出去,正在像他壯年的時候一樣,與各種困難抗爭。堅強,能干,是他教給他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