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好, 風景舊曾諳。 日出江花紅勝火, 春來江水綠如藍。 能不憶江南 ?”從中學時代白居易的詩中,就對江南水鄉情有獨鐘,尤其是對西塘的印象源自曾看過一枚女文青寫過的一篇沉醉類文章《西塘往事》,由此愛上了西塘。在一次去杭州出差時,利用其中一天的自由時間義無反顧地選擇去西塘,終于圓續了多年來的一個文藝夢。
古鎮去過不少,但西塘自有它獨特的水鄉韻味。在西塘的任一處,詩情畫意水含笑,心中塵封已久的詩句有如泉涌。站在林林落落的古老小巷前,看著明清時期斑駁古老的墻,腳踩石板路,仿佛穿越時空,幻化作成為戴望舒詩中的《雨巷》,我在來來往往的人群中搜尋,有沒有一個有著“丁香一樣的顏色,丁香一樣的芬芳,丁香一樣的憂愁,在雨中撐著油紙傘,獨自彷徨在悠長、悠長又寂寥的雨巷,結著愁怨”的丁香姑娘,對著遙遠的長廊仰望。
可是,發現的姑娘基本都是一路嘴角上揚,幸福自然流淌,或欣賞詩情美景心情舒暢,或不停取景拍照很忙,無暇顧及朦朧惆悵的丁香。
在煙雨長廊中,看那烏篷船緩緩而來, 想起“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的生動與浪漫。看著烏篷船在溫柔的水波中交匯,又想起“”我住長江頭,君住長江尾,日日思君不見君,共飲長江水,此水幾時休?此恨何時已? 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負相思意”,古時女子對“愿得一心人,白首不相離”愛情的渴望。
古代車馬很慢,書信很遠,一生只夠愛一人?,F在交通、通訊發達,思念最快一秒鐘就可抵達,卻遠遠少了那份紙短情長,“云中誰寄錦書來“的驚喜與期待,太容易得到,反而不那么珍惜,自然就難以體會到那種“一種相思,兩處閑愁,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的朦朧相思。
西塘的眾多拱橋也為其增添了不少的詩情意境與獨特韻味,小橋流水人家自有一種江南水鄉的小家碧玉風情。在橋上眺望時不禁想起卞之琳《斷章》中“你在橋上看風景,看風景的人在橋上看你,明月裝飾了你的窗子,你裝飾了別人的夢”,此時讀來更具意味深長的意韻與悠長無盡的哲思,眾多的游客中,我們自己又何嘗不是別人眼中的一道靚麗風景呢?
西塘的黃昏與夜景別具美意,華燈初上,或明或暗,暗處燈火闌珊,漁光點綴,承載著不同心愿的的許愿小蓮燈不時浮動,有一種“燈市花如晝”的繁華,為古鎮的水鄉韻味增添別樣的詩情。
“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后”,三三兩兩的情侶相約一起放飛愛的翅膀?;蛟S單身的伴兒也在期待一場“驀然回首,伊人就在燈火闌珊處”的浪漫邂逅吧,心懷“愛就在下一個轉角”的期盼,總不至于讓生活像一口枯井,了無生趣。
夜幕降臨,兩岸點起紅燈籠,西塘的夜景,最美就是墨色下,沿河蔓延的紅燈籠,悄悄為河道換上了一件紅色的霓裳,伴來一陣微風,搖曳了水中的燈籠,也朦朧了游人的美夢。此時,乘坐于烏篷船中靜靜感受“燈火漂浮月色明”的美色,一縷微風吹過,頓時有一種“微微風簇浪,散作滿河星”的妙趣。此時,遠離塵世的喧囂,鬧中取靜,享受內心難得的寧靜。
西塘的小吃也很多,吃貨們的天堂。芡實糕、荷葉粉蒸肉、八珍糕、熏豆、豆花、臭豆腐……匯集了很多色、香、味俱全的美食小吃,定能滿足吃貨們的味蕾需求。“新津韭黃天下無,色如鵝黃三尺余,西塘彘肉更奇絕,肥美不減胡羊酥”,很多肉食讓人忍不住想要大快朵頤。很多點心玲瓏剔透,"小餅如嚼月,中有酥和飴",“面脆油香新出爐”,讓人垂涎三尺。
都說遇見是一種冥冥之中注定的緣分,也許會缺席,但不會遲到。只要心中有念想,兜兜轉轉總會與心中所念之人或物在某個合適的時間點交匯相遇。
我與西塘的遇見沒有早一步,也沒有晚一步,剛好在我對它念想最濃處,相遇,然后定格成心中無可替代的美好回憶。
西塘憶,最憶是長廊。千盞燈籠脂粉色,八方舟楫杜康香,依水看斜陽。
西塘憶,其憶弄堂中。花雪斜飛青石板,跫音長送閣樓風,回首雨蒙蒙。
西塘憶,再憶酒旗風。水色波光黃布旆,樓臺庭榭小烏篷,早晚得相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