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你去過哪里,對這個地方有什么新的看法,2016年你有什么新的出行計劃呢。
看看瑞雪2015年旅行心得吧。
一、旅行心得
1、旅行的意義
一個人旅行,發(fā)現(xiàn)隱藏的自己;
兩個或多個人旅行,能夠更多地了解和看到對方;
如果是人文景觀,能夠感受各地的文化和歷史;
如果是自然景觀,能夠感受自然風光,很舒服,凈化心靈。
2、旅行的層次
高的層次是:有很棒的素養(yǎng),從而能挖掘各地的文化
中的層次是:有較強的偏好,比如是個吃貨,挖掘美食;喜歡歷史,多看看博物館以及名人故居
低的層次是:跟風,別人去哪兒,你也去哪兒
一個人旅行的意義,沒有人可以讓你投入,所以你只能投入環(huán)境,能更真切地感受到身邊的一切,這個城市的溫度,然后便可以在思緒和感覺中盡情地釋放自我,無論是正面的還是負面的,你可以看見在熟悉的空間里被隱藏的自己。
所以一個人旅行最棒的是沉浸式體驗,腦子想的和眼前看得是合二為一的,你整個人完全與周圍同化。但這個是有條件的,首先你要比較多時間和錢,或者起碼有其中一樣。有時間則可從容,有錢則可隨心。因為旅行中各種因素會影響你,比如長途跋涉身體疲勞難以沉浸,時間較多則可休息久一點,錢多則可住得方便一點,都可以提升你的體驗。
3、2015年城市行走
西安和華山
西安乃古城,于你感受是閑適。
華山陡峭,很適合團隊攀爬。
杭州
天氣熱,身體不適,不宜出行。
出行則應由充裕時間,急匆匆而難以感受當?shù)孛利愄帯?/p>
南京
多面食,吃得慣,所以喜歡。
二、旅行散記
華山:人生是一場修行
深夜至華山腳下,沉沉睡去。次日晨起,食包子稀飯若干,帶上兩張鍋盔,而奔華山腳下而去。
乘索道上北峰,果然是快,雖難得早起便享受爬山之樂趣,而感受人少時山的清晨,從北峰而到東峰,爬山有陡峭小道,不敢向上向下亂看,只敢看下腳下,然兩旁霧氣騰騰上升,既覺刺激而美妙,如在仙境。而在東峰之上,山谷中騰騰霧氣,更有鳥兒歡呼而出,山頂則白云飄飄,頓覺神清氣爽。
再往前,有瑤子翻身,身上綁安全繩,有掛鉤購于鎖鏈,有幾十米之山體攀巖,慢慢而爬,則覺心跳加快,兩腿發(fā)顫,一鼓作氣向下爬,過了中間平坦地帶,便到了在茫茫深山陡峭之處有一棋亭,正適合拍武俠劇,高手對弈,爬了瑤子翻身,則其他陡峭處便似容易得多,然腿卻感有些乏力了,腳坑之間有些所距甚遠,也當真費力。
當時與大山對坐,不禁想人生悲歡有時,聚散無常,而唯有這大山屹立千萬年,感人生原屬美麗,卻也悲涼。
從東峰到南峰,過南天門,有華山第一險的,大家蜂擁而至,勇敢無比,南峰有道館一座,十分清幽。南峰至西峰,有碧霞元君祠,從西峰而至北峰,而經(jīng)過來時之路。
到得北峰,則可下山耳。有智取華山道,有索道,有爬山之路。華山道已被擋,索道而難以盡興,遂順上山之路而下山,其時五點半,沿重重臺階往下,不久便覺腿力不支。
有同行曰,來華山受虐,何如?另同行答,人生本是場修行,爬華山也是修行。
行動約個把鐘頭,不久而聽溪水潺潺,鳥兒啁啾,吾甚喜,以為快到山下,問來者,說預計有3H行程,不禁失望。下山速度慢,而不敢停歇,同行借我登山杖,方能稍稍跟上。天漸漸暗了下來,開始有些擔心,天黑也難以到山下。
而漫漫山路,就此三人,有溪水潺潺,有蟲鳴陣陣,有星光點點,大家皆寂靜。而往前則見一道長與一游客交談,勞力者不勞心,勞心者不勞力,現(xiàn)代人勞力者過多,如在夢中。
慢慢而往山下走,天已黑透,路燈一個個地亮了起來,夜爬華山的人變多了,看我拄杖側身緩緩下山,都為鼓勁加油。終至山門,成就感無以言表。
華山,再見!
西安:時間所有的相遇都是久別重逢
陜西令我吃驚的是,人竟不高,也不壯,不同于河南山東大漢。飲食則酸辣,尤能吃辣子,而愛油膩之羊肉泡饃。
看地理位置,西接青海、甘肅,北接山西,東鄰河南,南臨四川、重慶,則難分北方、南方。
而西安則秦嶺穿過,太白山、華山乃其中高峰,又有黃河從黃土高原而下,八水繞長安,氣候溫暖濕潤,則自古有關中平原。
而陜西歷史之悠久,文化之豐富,也讓人咂舌,歷史可追溯至智人時代的藍田人,雖短暫有商朝建于中原地帶,很快就有西周在西安建制,后更有秦崛起于陜西,后定都咸陽,統(tǒng)一六國,包括文字、度量衡,再后有漢,更魏晉南北朝四個國家都城在西安,有唐,而創(chuàng)造了輝煌燦爛的文化,絲綢之路東方起點就是西安,西達羅馬。
而讓人感動的是27歲的玄奘,毅然決定獨自去天竺取經(jīng),歷時14年,而取得真經(jīng)返,不禁讓人落淚。在歷史面前人是如此渺小,而又如此偉大。
大雁塔并不在于塔大,而在于歷史悠久,乃是唐高宗李治為紀念母親而建立大慈恩寺,現(xiàn)留唯大雁塔耳,大雁塔附近有曲江公園,內有各式雕塑,為漢唐人像,公園內清幽,乃有大樹,還有池水,若不見大石頭,則恍惚以為是在江南水鄉(xiāng)。
西安人閑適舒服,在公園中或坐或躺,悠然自得,而在上海哪曾見此情景,若躺在上海公園,則腦中彈幕如下,還有項目沒完成,還有女友要照顧,錢包安不安全。可見西安人安全感也有。
公園中有一小亭子,亭子里有一掃地老人,需清掃時便起身,平時則在亭子里瞇著打盹,想起華山上勞心勞力之言論,不禁十分羨慕這老人。
大雁塔前有大噴泉一個,號稱亞洲最大噴泉,音樂響起,則水流翩翩起舞,圍觀者眾,我忽然理解了北方“大”的意義,若十里八鄉(xiāng)之人從陜西各地奔赴而至西安省會,回去有人問起,西安如何,那噴泉老大了,一噴老高,老漂亮了,便不虛此行了。
從大雁塔而至陜西省博物館,號稱4A級風景區(qū),雖如此,而難以盡量展現(xiàn)西安歷史之萬分之一。
博物館者,乃謂最大程度上讓人了解歷史,最不入流者只是文物扔一堆,你就看吧,云里霧里,而不懂。三流博物館者,文物配上解說詞,再按歷史朝代展現(xiàn)文物作品,讓你稍稍了解,文物歷史,但仍只是平面博物館,比如陜西博物館;二流者,則將平面博物館立體化,比如古代房屋建制,則還以原貌模型,讓人能夠更加徹底地了解這個城市的歷史全貌,比如寧波博物館;一流者,則能夠再先歷史,讓你明白歷史全貌的同時,并能夠知道它發(fā)展淵源,比如香港博物館,進入而門閉上,仿佛進入原始社會開天辟地新紀元。
順著博物館去到古城墻,城墻屹立千年,護城河緩緩而過,樹木遮天蔽日,漫步于城墻下,忽然明白了西安讓人這么舒服的原因,因為閑適,閑適所以慢節(jié)奏,所以自在。
走得城墻上方,正見一群飛鳥,從古樸建筑上方飛過,夕陽西下,美得動人。在城墻上借得自行車,緩緩而騎,覺得那一刻自己是自由的,沒有牽絆和煩惱,想起人生是一場修行,無論所遇如何,均無憂無懼。騎到傍晚城墻上路燈一盞盞亮起來,各城樓上的燈也一圈圈亮起來,我想就這么騎到天荒地老。
從城墻向下,則是城墻東門,沿東門朝里,則兩排燈閃閃,遙想千年前,百官朝拜,則從此門過,古人已逝,唯留遺跡。
走入城墻背后的仿古街,吃上一碗酸湯餃子,電視里放著王家衛(wèi)的《一代宗師》,正說道“世間所有的相遇都是久別重逢”,我與西安亦如是。
南京:最浪漫的是看南京博物院前面的街燈
最初感受的是南京不同的是地鐵,地鐵掛著古老的鐘,很有感覺。
南京的地鐵站名和路名也不同,地鐵站多是景點老名字,比如夫子廟、明故宮、大行宮、雞鳴寺等,路名像三支街、抄紙巷、戶部街等也給人很多想象。
南京人個子不高,尤其是女生,不過臉都很小,喜歡穿長款衣服。
南京出租車師傅很熱情,我想去吃好的,就是告訴三條巷的鴨子最正宗,尤其是配上旁邊的鴨血粉絲湯;珠江路的餛飩最正宗,配上鍋巴最香;成成燒餅最有名,每天可以排老長的隊,買了之后用盒子裝起來,到家仍然酥脆云云。
南京人愛吃鴨子,從鹽水鴨、到桂花鴨、櫻桃鴨、到板鴨、到烤鴨,再到鴨血粉絲湯,對鴨情有獨鐘。南京滿大街都是鹵菜店,如果客人來了,就會到店里片半只鴨子回去,南京人吃的多得是烤鴨和鹽水鴨,其他鴨子多是給外地人吃的。
南京大街上面館多,比如鎮(zhèn)江面館、重慶小面、老南京、八珍面,南京本地人的面,有三鮮面、肉凍面、老南京熏魚面,三鮮面里放青菜、肉凍、番茄等。
南京街上湯包館也多,比如雞鳴湯包很多家店,湯包和小籠包的區(qū)別就是湯包是倒著放;本地鍋貼也與別處不同,是炸出來的,酥脆,相比浙江煎出來的滋味更豐富;南京也多吃燒餅,分甜的和咸的,與北方的不同是燒餅也酥脆,北方是一種拷出來的香味。湯包是用來跟鴨血粉絲湯一起吃,鍋貼和燒餅多跟面一起吃。
南京在歷史上很尷尬。被大家所熟知的主要是南京作為六朝古都,哪六朝呢,魏晉宋齊梁陳,魏晉南北朝時期的,隋唐都定都長安;后來到明朝,朱元璋本建都于此,后經(jīng)之變后,遷都南京;到近代,太平天國在此,但并沒干什么好事兒,比如南京有名的景點,大報恩寺就在此期間被破壞;后國民政府在此,然而對南京雖得一時繁華,后卻迎來南京大屠殺的慘事。南京在歷史得有多憋屈啊。比老資格比不過西安,比經(jīng)濟不過蘇州,連鴨子都比不過背景烤鴨。就拿南京與北京來說吧,北京的故宮其實就仿南京的明故宮修建,據(jù)說連北京有名的烤鴨也是從南京傳去的,然而現(xiàn)在有幾人記得南京的烤鴨、南京的故宮呢。
南京的經(jīng)濟發(fā)展其實從魏晉南北朝時期北人南遷開始,有說土著文化始受中原文化影響,后來南京發(fā)展迅速,手工業(yè)發(fā)達,比如陶瓷業(yè)、紡織業(yè),尤其是到清代時江南府,是當時稅收的三分之一,真正是三千里繁華地。在這時,江南地區(qū)才真正形成精細的文化,比如昆曲、剪紙、古琴、江南園林等。
南京最為浪漫的是去南京博物院前面看遮天蔽日的白楊樹,尤其是夜晚時分,城市街燈一顆顆亮起來,一彎新月掛在了高樓檐角處,靜靜走在樹下甚是浪漫。而去得雞鳴寺腳下,林蔭大道旁皆是櫻花樹,花開時分,人流如織,微風吹過,不時一陣櫻花雨,地上全是白花瓣。雞鳴寺只需門票10元,進門即可得三炷香,心誠則三炷香足矣,拾級而上,正是各地香客,二走到山后觀景臺,則可覽城墻之景,觀入秋之葉。
南京城墻不長,上面走走停停,人也不多,是廢棄久矣,墻下有小徑通幽,可到林木深處。夜晚至大東門,建筑與小店皆覺不新鮮,而唯鍋貼和糖水喜人,食之,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