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是歐洲人到達了印第安人的國家并征服了它,而不是相反?
比較從糧食生產開始,糧食生產是當地人口多寡和社會復雜程度的一個重要決定因素,因此也是實現征服的終極因素。
美洲的糧食生產與歐亞大陸的糧食生產的最引人注目的差異涉及馴養的大型哺乳動物的種類。歐亞大陸有十三種大型哺乳動物,相比之下,美洲只有一種馴養的大型哺乳動物,美洲駝或羊駝,而這種動物也只有安第斯山脈的一個很小地區,和鄰近的秘魯沿海地區才有。
歐亞大陸和美洲大陸在植物性糧食生產方面,也存在著差異,不過這方面的差異沒有動物性糧食生產方面的差異那樣明顯罷了。
糧食生產方面的這些差異構成了歐亞大陸社會與印第安社會,之間的差異的一個重要的終極原因。在由此而產生的實現征服的近似因素中,最重要的因素包括病菌、技術、政治組織和文字方面的差異。其中與糧食生產方面的差異關系,最直接的差異是病菌。
在技術領域有五個方面可以跳出來討論。
第一,金屬的利用。歐亞大陸利用金屬方面的技術顯然要更復雜,而,美洲大陸則主要使用的一些簡單材料。
第二,歐亞大陸的軍事技術比美洲的軍事技術,要有效能的多。…
第三,歐亞大陸社會,在利用動力源運轉機械方面擁有巨大的優勢。
其余的值得一提的技術領域是海上運輸,許多歐亞大陸社會發明了大型帆船。歐亞大陸的這些船只都比新大陸最先進的社會,吉安第斯山脈地區和中美洲的社會,用來進行貿易的那些木筏優越得多。
歐亞大陸社會和印第安社會在政治組織方面也存在著差異,到中世紀晚期或文藝復興時期,歐亞大陸的大部分地區已在有組織的國家的統治之下。
最后一個需要予以討論的直接因素是文字,大多數歐亞大陸國家都有有文化的人組成的行政機構,在某些國家里官員以外的平民大眾也相當一部分人是有文化的。相比之下,在美洲,蚊子只在中美洲很小的一個地區內的上層人士中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