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任何事情都是有捷徑,有套路的,關鍵在于你能不能發現。
在寫小說這件事上,我天資有限,只能懶人用上笨辦法。
經過摸索,我找到了普通人想要快速上手小說的6大秘訣,這里奉上。
01 喜歡什么,就去模仿什么?—— 找到范文
古人譏諷東施效顰,但我佩服她的勇氣——在她找不到自己風格的時候,從美者學起。
如同穿衣服,不懂就學,從時尚穿搭雜志、時尚博主公眾號看起,別人怎么搭顏色,亦步亦趨跟著來。
一開始覺得寫小說費勁,往往是內心模糊,不知道該寫成什么樣子,那就先從模仿開始。
先找到內心認可的小說,描摹、仿照它給讀者帶來的感覺。或主題寓意、或故事架構、或語言特色、或細節設計等等。
對文學的評價往往帶有主觀色彩。我翻了很多篇小說后發現,不是每一篇所謂的精選,第一眼就非常喜歡。很可能是,10篇中不到3篇屬于特別欣賞那種。
只有找到你覺得“我想寫的就是這種感覺”的作品,你將提前摸到最后成品的樣子,才能挑逗起自己寫作的欲望,才更有強勁的動力去寫。
02 好故事都有相似的套路?—— 通曉原理
你可能會覺得,寫小說是靠天賦,或者沒什么技術含量,就是腳踩西瓜皮地瞎編故事,想到啥寫啥,最后結尾能自圓其說就好。
以前我也有這樣的誤解。
但其實不是。
我們經常會在看到好故事后,說“臥槽,真好看”,卻沒有去深究為啥好看。
好故事都有套路,稱為“坎貝爾的英雄之旅”。不管《哈利·波特與魔法石》、《星球大戰》、《黑客帝國》、《蜘蛛俠》、《獅子王》和《指環王》之類好萊塢電影還是長篇小說,只要想吸引人,通通逃不過這一點規律。
臺灣“火星爺爺”許榮哲把這個“坎貝爾的英雄之旅”進行簡化,變成7步:
目標、阻礙、努力、挫敗、意外、轉變、結局。
只要寫小說前,問自己這7個問題,屬于你自己的原創故事就出來了。
如果這個太小兒科,你可以挑戰喬治·普羅蒂的《三十六種戲劇模式》(作家出版社),足夠你組裝自己的小說。
除了知道“七步小說法”以外,還要明白,每一個細節、每一個故事、每一個人物都不是無緣無故出現的,而是為了推動情節發展。
最惜字如金的小說,會讓它們沒有絲毫浪費,增一分太多,減一分太少。
03 不要寫出來,而是搭出來?—— 拼接元素
你可能認為,寫小說是從頭到尾一個字一個字敲出來的。
但我覺得,作為一個新手,這樣想完成作品是不容易的。
更高效又更低難度的做法,不是寫出小說,而是搭出小說。
就像建房子,如果能將幾面成形的墻搭起來,是會比從0開始一塊磚一塊瓦地弄來的速度快。
那怎么樣去搭“房子”呢?首先可以根據你自己的實際情況,拆分出你想掌控的要素。
比如主題、情節、場景、轉場、描寫、人設、煽情等等。
然后,分門別類關注、收集、書寫。
當你以搭房子的思維去寫小說,你就不會執著于從頭寫到尾。
你甚至可以先把小說結尾先寫出來。人腦有自動填空的慣性,有了開頭,有了結尾,容易腦補出中間的內容。
絕大多數偉大作家在最為多產的年代里,都有隨時寫一寫的習慣。
我們可以在口袋里揣一個筆記本或在手機上安裝云筆記軟件,不分晝夜地記錄浮光掠影的思緒,隨時記錄各種點子、想法、見聞、靈感、經歷。
同時,在某一天對某一個角色、某一個場景特別有感覺時,就先洋洋灑灑地把這個片段寫出來,等著未來什么時候講到這個情節 ,就直接插入。
04 像拍電影一樣去創作小說?—— 五感描摹
大學時,教我們炭精畫的老師講,如果你擅長化妝的話,畫炭精畫就容易上手。是的,事物之間總有融會貫通之處。
寫小說和拍電影有異曲同工之妙。
寫的過程像你自己在大腦里拍電影,要特寫哪個東西,要浮光掠影地寫什么場景,就看電影鏡頭要如何推遠拉近,聚焦在哪里。
只不過,小說是用文字的形式把這個畫面表達出來。
真正好的小說,能用文字把自己大腦里場景傳遞給讀者。
首先作者心里得先有那個畫面,然后極盡全力描摹出來。
你描摹得越細致,越能讓讀者產生一種錯覺,讓他覺得:“哇,好像真的存在這樣一個世界”。
如何創造豐富的畫面呢?
以色列作家阿摩司·奧茲說,在所有藝術形式中,文學是最不吸引感官的。“繪畫吸引眼睛,音樂吸引耳朵,戲劇和電影吸引眼睛和耳朵”。
所以,我們的寫作要照顧到所有的感官。有樣子、有氣息、有聲音、有味道,有色彩,有感覺,讓人一看,眼前即可生成那個場景。
以前看小說總會納悶,你把故事如何曲折直接講出來就好,老扯那些天氣怎么樣,環境怎么樣,干啥,甚至懷疑作者是賣弄學問的嫌疑。
其實那除了營造畫面,也在創設情緒的場。
比如史鐵生的《命若琴弦》,寫一老一少兩個瞎子走在山里,其實只要說這個山很荒涼就好了。但是,他并沒有這么做,而是去描摹畫面:
“峰巒迭嶂,溝壑縱橫,人煙稀疏,走一天才能見一片開闊地,有幾個村落。荒草叢中隨時會飛起一對山雞,跳出一只野兔、狐貍……”
這不是多此一舉,也在襯托著兩個瞎子命運的可憐。
05 沒經歷過的,那就請度娘幫忙?—— 圖片輔助
你會不會覺得,自己經歷太少,生活平淡如水,不像大人物那樣經歷大風大浪,所以才沒有寫小說。
其實不怕,因為我們有強大的搜索工具。
不懂就查,不懂就去考究,順便長點知識和學問。
比如,母女倆從山上摔下的場景,我也是看看許多類似的新聞報道來完成這個情節的。
比如,婆婆和媳婦的矛盾,我沒有這樣的經歷,就去天涯論壇里看各種留帖的怨言,在里面選比較典型的例子,自己再加工。
這里要隆重推薦一種方法,那就是搜圖片。
對于有些不會寫的情節,可以試試找圖片,給自己大腦創設感覺。
比如,小說中的KTV環境,我原本不太會描寫,就去網上搜搜KTV的圖片,照著畫面打開想象落筆成文。
就連主角的樣子,我都是先在網上找到心目中他們的樣子,一邊看著這些人物肖像,一邊展望他們的故事。
與其絞盡腦汁思考那些場景如何描寫,不如用圖片作為吸引靈感的魔笛,效果奇佳,事半功倍。
06 讓你的主角“活”過來?—— 人物立傳
有的朋友說,不知道角色會遇到什么事,下不了筆。
其實,不妨在動筆之前,先給你的角色來一份人物小傳。這是以前聽講座時,一位本地低調的小說家告訴我的。
給你的每一個角色寫一張小卡牌,可以想象他的的祖輩、人生經歷、周遭環境、從事職業、未來的期望、外貌、情緒壓力、性格特質等等。
慢慢地,他會在你眼前立體起來,而他會做什么行動,說什么樣的話,都可以從這份人物小傳中推導而出。
有時候寫著寫著,角色本身會告訴你,他想要怎么走。我常常臨場的時候,大腦才蹦出一些原本沒有預料的情節。
以上便是我小結的寫小說技法篇六個要點:
找到范文
通曉原理
拼接元素
五感描摹
圖片輔助
人物立傳
你可能會說,生活有夠煩的,哪有心思停下來寫什么小說?
但恰恰相反。
正如《短篇小說寫作指南》這本書所說的:
“下一次被困在雨里的時候,看看自己到底是想要詛咒惡劣的鬼天氣,還是開始感受雨滴落在臉上,從發梢滾落,在手背上濺開。”
當你開始去寫小說時,就會去用心體驗雨滴的感受,不會將注意力停留在任何不稱心之事。
酸甜苦辣,凡所經歷皆可入文,成為你人生旅程上的一獨特道風景。
寫小說,讓每一次經歷都有價值,讓每一個不起眼的主題變得生動有趣。
原來,看似無用之物,卻是心靈取暖的火爐!
- End -
作者:發憤的草莓,干貨新書《現在就干》作者,專注時間管理與媽媽精力管理,陪伴你把瑣碎的生活變成像游戲一樣好玩。家有2寶,上班之余耕耘公眾號“發憤的草莓”,每天5點晨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