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今天為你推薦的書是《應對焦慮》。
焦慮幾乎每個人都會有,焦慮不僅會給我們工作、生活帶來諸多影響,也會影響我們的心理和身體健康。
因此,我們每個人都很有必要認真閱讀一下這本書,本書全面介紹了應對焦慮的各種策略和治療方法,指導我們走出焦慮、輕松應對焦慮。
這本書上市至今,已全球銷量超過100萬冊,被譯為數十種語言,是作者20年焦慮癥治療研究工作的結晶。
這本書的作者有兩位,一位是埃德蒙·伯恩,他20多年來專門從事焦慮癥、恐懼癥和其他應激相關障礙的治療工作。
另一位是洛娜·加拉諾,她專業心理咨詢師,是知名的心理治療專家,長期關注焦慮癥的治療,擅長利用認知行為療法治療焦慮癥。
簡單介紹了這本書的概況和作者之后,下面我們分四個部分來學習一下這本書:一、焦慮的本質;二、焦慮的種類;三、產生焦慮的原因;四、應對焦慮的方法。
一、焦慮的本質
焦慮和恐懼不同,恐懼通常是指人們因某個具體事物或情境而產生的,而且這個事物或情境就在眼前。
比如:害怕考試不及格,也能是害怕在限期內無法完成工作。
而焦慮的產生不是因某個具體事物或情境,而是源自想象中的危險,這個危險并不在眼前,而且,未來發生的可能性也只微乎其微。
比如:為未來焦慮,為自身的安全焦慮,為即將要面臨的某種不確定性感到焦慮。
焦慮對人的影響:
在生理上,焦慮會引起心跳加快、肌肉緊張、惡心反胃和出汗等身體反應。
在行為上,焦慮會限制人的活動能力、表達能力和處理日常事務的能力。
在心理上,焦慮會使人恐懼不安,更嚴重的焦慮會讓人陷入對死亡或發瘋的恐懼。
二、焦慮的種類
7種常見的焦慮癥:
1、驚恐障礙
驚恐障礙是指突然之間,并反復出現莫名的極度焦慮不安,每月至少發作一次,有時有額外多次發作的可能。
比如:害怕心臟病發作、害怕突患疾病、害怕自己發瘋。
2、廣場恐懼癥
廣場恐懼癥是指害怕在自己感覺不安全的場所或情境出現驚恐發作。
比如:離家遠的地方、高速公路上行車、餐廳排隊。
3、社交恐懼癥
社交恐懼癥是指在社交場合過分害怕尷尬或丟臉,通常伴有回避社交場合的行為。
比如:害怕上臺發言、害怕參加聚會或是集體郊游、害怕見生人,甚至害怕去公共衛生間。
4、特定恐懼癥
特定恐懼癥是指對某一特定事物或情境感到強烈恐懼,從而回避不去面對。
比如:害怕蜘蛛、蛇、大海,雷暴等。
5、廣泛性焦慮癥
廣泛性焦慮癥是一種慢性焦慮障礙,擔憂的問題至少兩個(如工作和健康),持續時間至少6個月。
6、強迫癥
強迫癥的主要特點是強迫觀念和(或)強迫行為,總是一種重復性思維,反復出現、揮之不去。
比如:重復洗手,反復檢查門是否關好了沒有。
7、創傷后應激障礙
創傷后應激障礙是指人經歷自然災害、人身侵犯等嚴重創傷后產生的精神障礙。其癥狀表現為持續發怒、不斷想起創傷經歷等。
三、產生焦慮的原因
焦慮產生的原因主要有四種:
1、長期誘因
產生于出生至童年時期,導致日后患焦慮癥的因素。比如遺傳因素、早期創傷性經歷,包括被父母忽視、過度批評、過度保護等。
2、近期環境原因
發生在近一兩個月,由于長時間的壓力積累,重大損失,重大生活轉變,生病等。
3、焦慮持續的原因
導致焦慮持續的原因多種多樣,包括肌肉緊張、消極的自我對話、錯誤的信念、缺乏運動、飲食不健康和缺少自我呵護的能力;
缺少自信或自我價值感,在焦慮面前感到無助,覺得自己沒有能力控制焦慮。
4、神經生理因素
神經生理因素主要包括三種:
1.血清素、去甲腎上腺素、γ-氨基丁酸等神經遞質的缺乏或失調。
2.杏仁核和藍斑等腦結構過度活躍。
3.額葉皮層和顳葉皮層等中樞不能抑制杏仁核和藍斑等腦結構的過度活躍。
四、應對焦慮的方法
應對焦慮主要方法有9種:
1、放松身體
漸進式肌肉放松,以及腹式呼吸和鎮定呼吸,練習的方式來放松身體。
2、放松精神
引導式內觀身體,通過使用心理意象改變行為方式、感知方式和生理狀態的方法。
空腹冥想去放松精神,讓人完全靜下來,專注于此時此地。
3、思考問題從現實出發
我們生活出現的大多數問題,往往都是我們的思維方式出了問題。因此,不同的思維方式使每個人對事物的感受不同。
思考問題從現實出發就是要我們重新梳理自己的思維方式,也就是避免焦慮的主要方法之一。
從現實出發,去掉災難化思維,學著質疑扭曲觀點的正確性,用符合現實的想法取代扭曲的觀點,客觀地評估現實情況,從而讓自己慢慢接受現實,走出焦慮。
4、正視恐懼
正視恐懼,可采用暴露療法。
暴露的過程分為兩個階段:應對暴露和完全暴露。應對暴露和完全暴露。
找人陪同一起面對恐懼事物,逐步嘗試控制恐懼情景,克服恐懼的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正視恐懼,直到完全克服恐懼,如果繼續回避恐懼情景,只會恐懼進一步加深。
5、經常運動
經常運動對身體有諸多益處。比如心肺功能、皮膚、睡眠、神經遞質的分泌都跟運動有關。
鍛煉心肺功能,皮膚睡眠,神經遞質的分泌這些都會跟運動相關,比如:跑步、游泳、騎自行車、有氧健身操、健步走等。
總之,無論選擇哪項運動,只要能讓身體動起來都是一件很重要的事。哪怕是走路,都比呆在固定狹小的地方發呆焦慮要好。
6、呵護自己
日常生活中擁有充足的睡眠,娛樂和空閑時間。
空閑時間是指放下手頭事務讓自己休息和恢復精力的時間。它分為三類:休息時間、消遣時間和關系時間。它們對養成無焦慮生活很關鍵。
安排空閑時間哪怕每天1小時,每周1天,每12-16周找出1周時間。
呵護自己的方式是獲得感官享受晚上睡好覺,泡熱水澡,逛公園,買花給自己,閱讀陶冶心靈的書籍等。
7、簡化生活
如果想要減少焦慮,可以選擇簡化生活。
縮小居住空間,清理不需要的東西,從事喜歡的職業,縮短上下班路程,減少對屏幕的時間,控制電話工作時間,學會拒絕,親近大自然,如到樹林散步待,讓生活簡化。
8、停止憂慮
停止憂慮,轉移注意力,讓身體動起來,可以運動,也可以做家務,也可以找人聊天,聽動聽的音樂。
解離擺脫無用想法的糾纏,覺察自己當下的想法,“此刻我的想法與看法是什么”?認清想法后,自問想法能否有用和幫到自己,把想法唱出來。
9、即刻應對。
如何應對當前的焦慮,可采取三種方法:
①應對策略。它包放松身體、放松精神、正視恐懼和轉移注意力的方法等。
②應對陳述。當產生焦慮時,進行自我對話。擺脫“如果……該怎么辦”的想法,從而轉向更輕松、自信的想法。
比如:感覺陷入焦慮時,對自己說:“放輕松,慢慢來?!?出現焦慮時,對自己說:“我可以應付這些癥狀和感覺?!?/p>
③肯定話語。通過肯定的話語,幫助我們更積極自信地面對焦慮。
比如:出現焦慮時,對自己說:“我在學著放下憂慮。同時,我控制焦慮的能力每天都在不斷提高……”
好了,由于時間的關系,以上就是我對這本書的內容大概總結,難免有疏漏或不詳盡之處,敬請諒解,希望能幫到你。
閱讀這本書,不僅能讓我們認識焦慮的本質、種類和產生的原因,同時也教會了九種應對焦慮的方法。希望我們都能從中找到適合自己的方法,并在生活中不斷實踐應用,解決自己的焦慮問題。
如果你有所收獲,可以收藏起來或點個贊支持一下,你的支持是我持續進步最大的動力,你也可以分享給你所關心的人。
我是一名讀書人,除了讀書,我一無所有。我立志于做一名終身學習的薦書官。
最后,再次強烈推薦讀一下這本書,一定會讓你受益匪淺。